小儿脑瘫治疗的新动态是什么
脑瘫又称大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一个月内,受到各种损伤因素的刺激引起的脑细胞受损,从而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导致智力障碍、运动共济失调、运动和感觉障碍等。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抬头、翻身、坐立等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常见的异常姿势有头后仰、眼斜视、上肢内旋手后背、下肢内收踮脚尖等。患儿母亲多有难产史,孩子出生前后也多有缺氧、窒息等情况。
小儿脑瘫患者中有高达75%的人为痉挛型,他们的张力明显高于同类的正常儿童。当患儿受到各种刺激:如使劲、激动、失去平衡、害怕或焦虑,都会进一步导致肌肉张力升高。痉挛程度较为严重的儿童肢体运动明显减少,而且动作刻板、别扭,头经常不能放在正中位置,常常是转向一侧或后仰,手肩向下旋转、屈曲或伸展;双手常成握拳状,拇指贴掌心,其余四指将拇指握住,手背朝前,掌心向下;脊柱常不同程度出现后凸或者侧弯,髋关节部位常不能充分伸展而保持一定程度屈曲;下肢常出现交叉,跟腱紧张导致扶站时足底无法放平,只能脚尖着地。目前,我们在传统SPR手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与提升,以全新的FSPR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跟部分离断术)为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极佳的治果:利用术中诱发电位和肌电记录技术对手术进行全程监测,使手术更具客观性,大限度地克服了完全依赖经验的主观性;也使脑瘫的手术治疗更具有科学性,成为脑瘫治疗的又一次飞跃。
详细的来说,FSPR就是通过对脊髓神经后根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患者的多个痉挛肌肉或肌群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且可以长期、稳定、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运动功能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值得一提的,FSPR只是选择性地阻断患者部分神经后根纤维,而不会影响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前根及运动功能。具体的手术部位,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在腰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下肢痉挛,在颈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上肢痉挛。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腰骶段FSPR进行治疗,限制性切除L2~L5的棘突和椎板保留各椎间小关节(开窗法和跳跃法)。
相比以往的治疗方法,我们做了一些改进,比如:鉴别并分离L2~S1脊神经前后根,将脊神经后根分成小束;神经阈值测定仪电刺激诱发双下肢痉挛,确定阈值,切断阈值较高的神经束支;采用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多导肌电图连续术中记录使手术更为科学客观,克服主观经验的盲目性,提高降低并发症;保留棘突的单侧半椎板切开0.6cm方法治疗单侧肢体痉挛。目前FSPR已成为国内外痉挛性脑瘫患者治疗的首选,且效果为直接与显著。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前应针对每个小儿脑瘫患者的不同情况作出包括术前评估、选择合适方法等,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在实施FSPR后也应坚持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从而保证康复。另外要记住,脑瘫治疗是多阶段的长期工作,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协同配合,发挥团队精神,包括家长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支持才能更快达到有效地控制疾病症状、改善功能的目的。
脑瘫婴儿睡姿什么样
脑瘫是因为大脑发生了病变,导致脑瘫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产前如宫内感染缺氧中毒,辐射,妊高症等导致脑瘫出现的,也可以是分娩过程中如早产,多胎,窒息,产伤等导致的脑瘫占总发病比例还是有一定比例的,也有一些是产后感染,外伤,颅内出血,胆红素脑病等引起的。,会严重影响生活,从睡姿上可能有所异常。1、睡觉的时候W姿势,身体呈现僵硬,并且不爱动,总是紧紧的贴在床边,看着像是字母W,上下肢也是W的形状,有的孩子刚出生也会有这种症状,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也是会消失的,所以发现这种症状,就要尽早的进行诊断。2、宝宝不管在任何的情况下,就是坐着和躺下都是青蛙的样子,被称为蛙字姿势,这个也是脑瘫的症状之一,当孩子躯干和四肢贴近床面的时候会更加的明显。3、宝宝有脑瘫会出现身体发软的现象,头部是不能自我控制的,看着像是不倒翁的感觉,总是前后的摇晃,哪怕是把孩子托举,也是会出现头部和四肢向下,身体上凸,看着就像V,这个也是早期症状之一。上面对脑瘫婴儿的睡姿介绍,想必大家对脑瘫婴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定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积极关注,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每个孩子的症状都有不同,还是要发现异常及早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