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发现,便便上附着着透明或白色的黏液?别慌,肠道本就会分泌少量黏液来润滑粪便、保护肠黏膜。但若黏液量异常增多,那就不太正常了。
以下五大原因,你中招了吗?
1.饮食刺激:辛辣、生冷食物,或是乳糖不耐受,都可能让肠道“受刺激”,导致黏液增多。建议调整饮食,一般2-3天就能缓解。
2.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肠炎等,常伴随腹痛、腹泻、发热,黏液中还可能夹带血丝或脓液。注意夏季高发,及时就医是关键!
3.肠易激综合征:压力大时,反复出现黏液、腹胀,还有便秘与腹泻交替的困扰。确诊需排除其他疾病,肠镜检查很重要。
4.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黏液常混合鲜血,体重下降、长期腹痛。这就需专科治疗,切勿拖延。
5.肠息肉或肿瘤:黏液持续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体重莫名下降,这些都是危险信号!40岁以上人群,定期肠镜筛查不能少。
何时该就医?
黏液连续出现超一周
黏液中带血、有脓液或恶臭
体重下降、持续腹痛
温馨提醒:偶尔出现黏液,不必过度紧张。但若合并上述“报警症状”,请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