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康复大厅里,康复师正在指导术后患者训练。患者的家属这样说道,“家门口新开的这家康复医院,实在太方便了,医护很专业,我们过来看望省时省力,舒心多了。”
作为一家专业的康复护理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致力于为有健康需求的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医院位于浦东新区城南路318号,拥有64排CT、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可以收住骨科康复、神经康复、脑病康复、术后康复、肿瘤康复、认知障碍康复、老年慢性病等不同需求的患者。
协爱临床中综合运用高压氧舱、核磁共振、CT、DR、经颅磁等先进设备,结合中医适宜技术、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物理因子治疗、康复训练、中药内服外用及心理疏导等多元化手段,形成“早期干预—中期强化—后期巩固”的全周期康复治疗链。
协爱将“患者为中心”理念贯穿全程,创新性融入“五行护理”模式,通过情志调护、功能训练与中医辨证施护相结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就医体验。
院内全面推行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核心,系统整合药汤剂、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通过“辨证施治、固本培元”的中医特色干预路径,结合患者个体体质与病程特点,制定“一人一方”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为确保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保障。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护工团队持证上岗,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营养师精.选新鲜食材,制定饮食方案。住院环境温馨舒适,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多种房型满足不同需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是协爱集团下属医院之一,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董单位,协爱集团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建立了30多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品牌的连锁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康复医院、养老院及多家互联网医院,致力于为更多人提供优质中医药医疗服务。
协爱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建“医疗技术协作中心”,与多家三.甲医院共建医联体,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协爱质量管理委员会”,保障协爱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未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将继续坚持以康复医学为导向,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
老年脑卒中后偏瘫合并吞咽困难的综合康复训练
老年脑卒中后常同时出现偏瘫(一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与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咀嚼无力),两种问题相互影响(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足,加重肢体恢复缓慢;偏瘫减少活动,影响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度),需通过“肢体功能康复+吞咽改善训练”的综合干预,同步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一、双障碍评估与康复重点
1.评估方法:
-偏瘫评估:用肌力分级(0-5级)判断肢体力量,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上肢、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用平衡量表(Berg),判断站立、行走平衡能力;
-吞咽困难评估:用洼田饮水试验(30ml温水),观察有无呛咳,分为Ⅰ级(无呛咳)、Ⅱ级(偶有呛咳)、Ⅲ级(频繁呛咳);结合口腔运动评估,判断咀嚼、舌头运动能力;
-营养评估:监测体重、白蛋白(正常≥35g/L),判断是否因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良。
2.康复重点:轻度障碍以“自主训练引导”为主,中度侧重“协助训练+安全防护”,重度需“全面照护+基础功能维护”。
二、分阶段综合康复
1.轻度障碍(肌力3-4级+洼田Ⅰ-Ⅱ级):
-偏瘫康复:
-肢体功能训练:进行直腿抬高、上肢举哑铃(轻重量,0.5-1kg)训练,每组10-15次,每日2组,增强肢体力量;练习坐位平衡、独立行走,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改善运动协调性;
-日常生活训练:鼓励患者独立完成穿衣(先穿患侧)、洗漱、进食,用辅助工具(如带魔术贴的衣物、长柄勺子),降低操作难度;
-吞咽改善:
-进食训练:从软食(软米饭、煮软蔬菜)开始,进食时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头稍前倾,小口慢咽,每口吞咽后空咽2次;避免稀薄液体(水、稀汤)与黏性食物(汤圆),减少误吸风险;
-口腔训练:开展舌头伸展、鼓腮训练,每个动作重复5-8次,每日3次,增强口腔肌肉力量。
2.中度障碍(肌力2-3级+洼田Ⅱ-Ⅲ级):
-偏瘫康复:
-辅助训练:家属或康复师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如辅助抬臂、屈膝),逐步减少辅助力度,每次训练15分钟,每日2次;使用平衡杠练习站立,每次10分钟,每日2次,家属在旁保护;
-功能性训练:模拟日常动作,如“抓握杯子”“从椅子站起”,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2次,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吞咽康复:
-吞咽反射激活:用冰棉签轻触患者咽喉部、舌头根部,每次3-5次,每日2次,促进吞咽反射;
-食物调整:将食物制成糊状(如米糊、蔬菜泥),每次喂食5-10ml,观察有无呛咳,无呛咳再增加食量;使用带防滑垫的餐具,减少喂食时餐具晃动。
3.重度障碍(肌力0-2级+洼田Ⅲ级):
-偏瘫康复:
-被动训练:家属或康复师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如屈伸肘、膝、踝关节),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每日2次,预防肌肉萎缩与关节挛缩;
-体位护理:每2小时翻身1次,保持良肢位(患侧上肢外展、下肢垫枕),预防压疮与关节挛缩;
-吞咽康复:
-鼻饲营养:插入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每日分5-6次输注,每次200-300ml,温度38-40℃,避免过冷过热刺激胃肠道;定期冲洗鼻饲管,防止堵塞;
-基础吞咽训练:在病情稳定后,开展简单口腔运动训练(如舌头伸展、鼓腮),每次5-10分钟,每日2次,为后续吞咽功能恢复打基础。
三、中医辅助与环境优化
1.中医辅助干预: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选取改善偏瘫的曲池、合谷、足三里穴,促进吞咽功能的廉泉、天突穴,每周2-3次;辨证使用中药调理,如气虚血瘀者给予益气活血方剂(如补阳还五汤),痰湿阻络者给予化痰通络方剂;配合中药泡脚(如艾叶、当归煮水),每次15分钟,每日1次,促进血液循环。
2.环境优化:家中安装防滑垫、扶手,药品、尖锐物品上锁;患者训练时家属全程陪同,避免跌倒或误吸;保持室内光线充足、温度适宜(22-24℃),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