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康复大厅里,康复师正在指导术后患者训练。患者的家属这样说道,“家门口新开的这家康复医院,实在太方便了,医护很专业,我们过来看望省时省力,舒心多了。”
作为一家专业的康复护理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致力于为有健康需求的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医院位于浦东新区城南路318号,拥有64排CT、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可以收住骨科康复、神经康复、脑病康复、术后康复、肿瘤康复、认知障碍康复、老年慢性病等不同需求的患者。
协爱临床中综合运用高压氧舱、核磁共振、CT、DR、经颅磁等先进设备,结合中医适宜技术、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物理因子治疗、康复训练、中药内服外用及心理疏导等多元化手段,形成“早期干预—中期强化—后期巩固”的全周期康复治疗链。
协爱将“患者为中心”理念贯穿全程,创新性融入“五行护理”模式,通过情志调护、功能训练与中医辨证施护相结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就医体验。
院内全面推行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核心,系统整合药汤剂、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通过“辨证施治、固本培元”的中医特色干预路径,结合患者个体体质与病程特点,制定“一人一方”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为确保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保障。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护工团队持证上岗,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营养师精.选新鲜食材,制定饮食方案。住院环境温馨舒适,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多种房型满足不同需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是协爱集团下属医院之一,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董单位,协爱集团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建立了30多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品牌的连锁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康复医院、养老院及多家互联网医院,致力于为更多人提供优质中医药医疗服务。
协爱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建“医疗技术协作中心”,与多家三.甲医院共建医联体,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协爱质量管理委员会”,保障协爱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未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将继续坚持以康复医学为导向,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
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分类型语言康复训练与沟通辅助
脑卒中后失语症表现为语言表达、理解、阅读或书写能力障碍,分为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但不会说)、感觉性失语(能说但不理解)、混合性失语(表达与理解均障碍),早期康复训练(发病后3-6个月)能显著改善语言功能,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沟通能力,减少沟通障碍带来的焦虑与社交孤立。
一、失语类型识别与训练方向
1.类型判断:
-运动性失语:患者能听懂他人说话,但无法用语言表达,或仅能说出单个词语(如“是”“不”),书写能力也可能下降;
-感觉性失语:患者能说话,但语言混乱(如用词错误、语句不通顺),无法理解他人话语,答非所问,甚至听不懂自己说的话;
-混合性失语:同时存在明显的表达与理解障碍,沟通困难较严重,可能仅能通过手势、表情进行简单交流。
2.训练优先级:先建立“非语言沟通”能力(如手势、图片),再根据失语类型开展针对性语言训练,避免因训练难度过高导致患者抵触。
二、分类型语言训练
1.运动性失语训练:
-发音基础训练:从简单元音(“a”“o”“e”)、辅音(“b”“p”“m”)开始,康复师示范口型,引导患者模仿,患者发出近似音时及时鼓励(如“宝宝说得很像‘妈’啦”),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3次;
-词语与句子表达:用图片卡(如“苹果”“汽车”“吃饭”)让患者说出物品名称或动作,从单字过渡到双字词(如“苹果”“开车”),再到简单句子(如“我吃苹果”),每次展示5-8张卡片,每日2次;
-实用语言训练:教患者日常高频用语(如“我要喝水”“我不舒服”“谢谢”),结合情景模拟(如“看病”“买东西”),让患者在实际场景中练习表达,每次训练15分钟,每日2次。
2.感觉性失语训练:
-理解训练:用简单指令(如“抬手”“坐下”“指认杯子”)让患者执行,从单一步骤开始,逐步增加指令复杂度(如“先抬手再指认杯子”),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日3次;指令配合实物或动作,帮助患者建立语言与实物的关联;
-复述训练:康复师说简单词语、句子(如“今天天气好”“我们去散步”),让患者重复,从短句子开始,逐步延长长度,每次重复5-8遍,每日2次;训练时放慢语速、清晰发音,给予患者足够时间反应,避免催促;
-语言逻辑训练:用图片排序(如“起床-刷牙-吃饭”),让患者按顺序排列并说出每张图片的内容,帮助建立语言逻辑,每次训练15分钟,每日2次。
3.混合性失语训练:
-非语言沟通:制作“沟通板”,标注常用需求(如“要水”“要上厕所”“不舒服”“谢谢”),患者通过指认沟通;使用手势(如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辅助交流,减少沟通障碍;
-基础语言刺激:结合运动性与感觉性失语的基础训练方法,从单字、简单指令开始,缓慢推进,每日训练时间累计1-1.5小时,避免过度疲劳;训练中多使用视觉提示(如图片、文字),强化语言理解与表达。
三、沟通辅助与心理支持
1.沟通工具与技巧:
-辅助工具:为表达困难患者准备图文并茂的“沟通手册”,记录家庭信息、常用需求;使用手机语音转文字APP,帮助患者将模糊发音转化为文字,辅助交流;
-家属沟通技巧:与患者交流时放慢语速、使用简单语言,避免复杂句子;多给予患者表达机会,耐心等待其说完,避免打断或替患者表达;若未理解患者意图,可礼貌询问(如“你是想要喝水吗”),减少误解。
2.心理支持:患者易因语言障碍产生焦虑、自卑情绪,康复师与家属需多鼓励、多表扬,关注患者每一点进步(如“你今天主动说出‘谢谢’,太厉害啦”);鼓励患者参与失语症患者支持小组,与病友交流经验,减少孤独感;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通过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