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德胜堂医院是由上海市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大型康复护理特色医院,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配有专业仪器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
可以收住神经康复、脑病康复、术后康复、肿瘤康复、认知障碍康复、老年慢性病等不同需求的患者。将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治疗方式相结合,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中西医结合方案。
院内护工团队持证上岗贴身照护,提供翻身、擦洗、喂饭、陪同检查等日常所需服务。餐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并兼顾特殊人群需求,定制个性化膳食服务。环境温馨舒适,无障碍空间设计,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多种房型满足不同需要。
协爱在上海建立多家分院,打造连锁品牌,可满足医、康、护、养等不同需求。以专业、优质的服务,助力病友乐享健康生活。
预约参观详询:021-57133120
小儿自闭症社交障碍的分阶段康复训练与家庭引导
小儿自闭症社交障碍表现为不主动与他人互动、缺乏眼神交流、不会分享兴趣(如不展示玩具),1-6岁是社交能力发展关键期,科学的社交训练能帮助儿童逐步建立社交意识,提升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一、社交能力评估与训练方向
1.评估重点:通过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评估量表,判断儿童在“眼神对视”“主动沟通”“同伴互动”等维度的能力水平,如1岁不会回应呼唤、2岁不会用手势表达需求、3岁不会与同伴玩简单游戏,需针对性干预;结合日常观察,记录儿童对社交场景的反应(如是否回避人群)。
2.训练原则:从“一对一社交”开始(如与家长、康复师互动),逐步过渡到“小组社交”;用儿童感兴趣的物品(如玩具、零食)吸引参与,避免强迫社交引发抵触;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日2-3次,保持训练趣味性。
二、分阶段社交训练
1.基础社交意识培养(1-2岁):
-眼神对视训练: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儿童眼前缓慢移动,引导其抬头对视,每次对视保持2-3秒,及时用掌声、拥抱奖励,每日3-4次;喂奶、换衣服时多与儿童说话,同步进行眼神交流;
-简单互动游戏:玩“躲猫猫”“拍手”游戏,家长先示范动作,引导儿童模仿,游戏中多使用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吸引儿童关注,每次游戏10分钟,每日2次。
2.主动沟通能力训练(2-4岁):
-需求表达引导:当儿童想要玩具、零食时,不直接满足,引导其用手势(指认)或简单词语(“要”“玩具”)表达,表达后再给予物品,每日训练5-8次;
-分享与合作:玩“搭积木”“传球”游戏,家长先主动分享积木、传球给儿童,引导其回应分享,如“宝宝把球传给妈妈好不好”,每次训练15分钟,每日2次;避免儿童独自长时间玩玩具,多创造互动机会。
3.同伴社交能力训练(4-6岁):
-小组游戏参与:安排2-3名同龄儿童一起玩“过家家”“拼图”游戏,家长在旁示范社交行为(如“我们一起拼拼图吧”“谢谢你的玩具”),引导儿童模仿,每次小组活动20分钟,每周3-4次;
-社交礼仪学习:教儿童简单社交礼仪,如见面说“你好”、告别说“再见”、接受帮助说“谢谢”,用图片卡展示礼仪场景,让儿童理解并模仿,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2次。
三、家庭引导与环境适配
1.家庭引导技巧:
-社交场景融入:带儿童去公园、游乐场,鼓励其观察同伴玩耍,家长先与其他家长交流,为儿童做社交示范;避免过度保护,允许儿童尝试与同伴简单互动(如一起玩滑梯);
-正向激励:儿童主动与他人对视、分享物品时,及时表扬(如“宝宝今天主动传球给小朋友,真棒”),记录儿童每日社交进步,增强家长与儿童的信心;
-避免负面反馈:儿童回避社交时,不批评“你怎么不跟人玩”,而是用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逐步引导,减少儿童对社交的抵触。
2.环境优化:家中摆放儿童与家人的合照,经常指着照片说“这是爸爸”“这是宝宝和妈妈”,强化亲情认知;定期邀请有孩子的亲戚朋友来家做客,创造轻松的社交环境,让儿童逐步适应与陌生人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