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赵先生被肌张力障碍困扰多年,每天像上了发条般准时服药,可近期他的手臂不受控制地扭曲、痉挛愈发严重,连拿水杯都成了难事。在昆明康瑞医院的诊室里,他满脸疲惫地向何栋源医生倾诉:“药一天没落下,为什么病情还越来越重?”现实中,许多肌张力障碍患者都和赵先生一样,即便规律服药,病情仍反复无常。究竟是什么原因在“捣鬼”?何栋源医生为大家深度剖析。
疾病进展:病情“升级”,药物“落后”
何栋源医生指出,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疾病。即便规律服药,随着时间推移,大脑中控制肌肉张力的神经回路可能持续受损,病情不断“升级”。就像软件不断更新,旧版本的药物难以适配新的“系统漏洞”。比如一些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单纯依靠初始剂量的药物,已无法抑制异常的肌肉收缩,导致症状反复加重,此时就需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更有效的药物。
个体差异:“同款药物”,不同“疗效”
每个肌张力障碍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基因、身体代谢能力、基础疾病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有些患者可能对某种药物代谢速度过快,药物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就被排出体外;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因特殊的基因表达,对药物不敏感。即便服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效果也大相径庭。如果医生没有充分考虑个体差异,采用“千篇一律”的用药方案,病情自然容易反复。
并发症干扰:“连锁反应”,影响药效
肌张力障碍患者常伴随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如同隐藏的“绊脚石”,干扰药物治疗效果。例如,长期肌肉痉挛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患者可能因疼痛而减少运动量,进而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会改变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让原本有效的药物难以发挥更佳疗效。
生活因素影响:细节“疏漏”,前功尽弃
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细节,也可能成为病情反复的诱因。缺乏规律作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神经调节功能;饮食不规律,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或酒精,可能干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度劳累、压力过大同样会加重身体负担,导致肌肉张力不稳定。即便按时服药,但如果忽略这些生活因素,就像给治疗“拖后腿”,使得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昆明康瑞医院在肌张力障碍治疗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医院以何栋源医生为核心,汇聚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神经科专家,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和前沿医学知识,能够精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医院配备先进的神经功能检测设备,可深入分析患者肌张力异常的根源,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医院采用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康复训练、神经调控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多管齐下改善患者的肌肉张力和运动功能,帮助众多肌张力障碍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