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王大爷患帕金森病5年,起初服用美多芭效果很好,但近期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他自行增加药量,从每天3次加到5次,结果反而出现严重异动症——手脚不受控制地乱舞,甚至因突然扭动摔伤住院。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何栋源医生接诊后调整用药方案,并严肃告诫:"帕金森药物不是‘越多越好’,错误用药可能加速病情恶化。"
一、切忌自行调整剂量,避免"蜜月期"提前结束
帕金森病药物(如左旋多巴)在初期使用时效果显著,这段时期被称为"蜜月期"。但许多患者发现药效变短后,自行加量或缩短服药间隔,导致药物副作用(如异动症、幻觉)加重,甚至加速药效衰退。何栋源医生强调:"药物的调整必须由专科医生根据症状波动规律进行,盲目加量可能让‘蜜月期’提前结束,使治疗更加困难。"
二、服药时间有讲究,饭前饭后影响吸收
很多患者吃药很随意,饭前饭后不分,导致药效大打折扣。何栋源医生解释:"左旋多巴类药物与高蛋白食物(如牛奶、肉类)同服会影响吸收,建议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但部分药物(如司来吉兰)需饭后吃以减少胃肠道刺激。"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因服药时间错误导致症状控制不佳。"
三、警惕药物副作用,别把异常动作当病情加重
帕金森药物可能引起异动症(不自主扭动)、幻觉、嗜睡等副作用,但部分患者误以为是病情恶化,继续加药导致恶性循环。何栋源医生举例:"有位老太太服药后出现手舞足蹈,家属以为‘病更重了’,结果检查发现是药物过量所致。"他提醒,若出现异常动作、精神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而非自行处理。
四、长期用药需监测,避免肝肾负担过重
帕金森药物通常需终身服用,但部分患者从不复查肝肾功能,导致药物蓄积中毒。何栋源医生指出:"如金刚烷胺、司来吉兰等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肝肾,需定期监测。"他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肝肾功能,尤其老年患者或合并慢性病者,更应重视药物安全性。
五、药物不是唯一手段,康复训练同样重要
许多患者认为"只要吃药就行",忽视运动康复,结果肌肉僵硬、平衡能力持续退化。何栋源医生强调:"药物控制症状,但康复训练能延缓功能衰退。"研究显示,坚持太极拳、步态训练的患者,跌倒风险降低50%,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药物治疗+运动康复+心理调节"才是极佳管理模式。
昆明康瑞医院帕金森诊疗中心:个性化用药,让药效更持久
作为云南省帕金森病专科联盟单位,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在何栋源医生带领下,采用"精准用药+全程管理"模式,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基因检测等技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减少副作用,延长药物"蜜月期"。医院还设有帕金森康复中心,提供专业运动指导、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帮助患者维持极佳状态。在这里,每位患者都能获得科学、系统的长期管理,让"颤抖的人生"重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