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张阿姨半年前患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左侧肋间却留下顽固性疼痛。起初吃止痛药还能缓解,后来药量越加越大却收效甚微。她试过针灸、拔罐、偏方,甚至听信"以毒攻毒"用蝎子蜇患处,结果疼痛变本加厉,严重时连续3天无法入睡,一度产生轻生念头。直到在昆明康瑞医院疼痛科找到陈鸿耀医生,经过系统评估和规范治疗,疼痛才得到控制。"像张阿姨这样的患者太多了,都是因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存在严重认知误区。"陈医生痛心地说。
误区一:认为疼痛会自行消失,错过极佳治疗期
许多患者抱着"忍忍就过去了"的想法,认为疱疹消退后疼痛自然就会好。陈鸿耀医生指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病毒损伤神经导致的慢性疼痛,超过3个月不治疗就可能发展为顽固性疼痛。"我们把发病后1-3个月称为'黄金治疗窗',此时介入治疗效果更好。拖得越久,神经损伤越难修复,疼痛越顽固。"临床数据显示,早期规范治疗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比延误治疗者高出2-3倍。
误区二:盲目加量服用普通止痛药
患者常把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常规止痛药当"救命稻草",发现效果不佳就自行加量。陈医生解释,这类药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有限,盲目加量不仅不能缓解疼痛,还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肝肾损伤等严重副作用。"治疗神经痛需要针对受损神经的特殊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这些药物必须由疼痛专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精准调整剂量。"
误区三:过度依赖激素注射治疗
部分患者迷信"封闭针"能一针见效,反复要求医生进行激素注射。陈医生提醒,激素注射确实能短期缓解炎症,但频繁使用可能导致局部组织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且无法解决根本的神经损伤问题。"我们主张阶梯化治疗,对于顽固性疼痛,更推荐神经射频调控、脊髓电刺激等微创介入技术,这些方法能精准作用于病变神经,副作用更小,效果更持久。"
误区四:忽视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
长期剧痛往往伴随焦虑、抑郁,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疼痛感知,形成恶性循环。陈医生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位退休教师因疼痛不敢出门社交,整日卧床导致肌肉萎缩,疼痛愈发严重。"我们要求每位患者都进行心理评估,必要时联合抗焦虑治疗。临床发现,配合心理干预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比单纯药物治疗高出30%。"
误区五:过早放弃规范治疗,转向偏方
由于神经痛治疗周期较长,不少患者在坚持1-2个月效果不显著时就放弃治疗,转而寻求各种偏方。陈医生接诊过用生姜灸、蜂毒疗法甚至符咒治病的患者,结果不仅疼痛未缓解,还造成皮肤灼伤、感染等二次伤害。"神经修复需要时间,一般规范治疗4-8周才能评估效果。那些宣称'三天止痛'的疗法,不是骗子就是安慰剂。"
昆明康瑞医院疼痛科:多模式镇痛,让顽固疼痛不再可怕
作为云南省疼痛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昆明康瑞医院疼痛科在陈鸿耀主任带领下,建立了"药物-微创-康复-心理"四维治疗体系。科室配备国内领先的射频治疗仪、脊髓电刺激系统和超声引导设备,能够精准定位受损神经进行干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开展的"脉冲射频联合营养神经治疗"技术,可使60%顽固性疼痛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同时,医院还设有疼痛康复中心,通过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帮助患者重获生活质量。目前已有上千名患者在规范治疗下摆脱疼痛困扰,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