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潜藏在脊髓背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激活所引发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具有亲神经性和侵及皮肤的特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指的是在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疼痛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症状,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范畴,疼痛表现形式多样,可能是间歇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疼痛感受包括灼烧痛、胀痛、刺痛、麻木、瘙痒、刀割样、撕裂样、电击样、紧缩痛、痉挛痛等,常常伴有感觉异常,比如紧束感、麻木、蚁行感、瘙痒感,还可能出现客观感觉异常,如温度觉和振动觉的异常,以及感觉迟钝或减退。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可能会伴随焦虑、抑郁、厌食、疲乏、睡眠障碍等。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年龄越大,风险越高)、性别(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前驱期疼痛、疱疹期疼痛和皮损情况、特殊部位的疱疹、手术、创伤、感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结核、恶性肿瘤、免疫功能障碍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其发生机制可能涉及外周敏化、中枢敏化、炎性反应、去传入、交感神经功能异常,神经可塑性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形成的基础。
二、治疗方案
第一阶梯:基础治疗
利多卡因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线药物,它能够稳定神经细胞膜,阻止神经元过度放电,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第二阶梯:药物联合治疗
当第一阶梯用药疗效不佳或中、重度疼痛者可酌情短期加用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其他止痛药物。
第三阶梯:微创治疗
对于疼痛较为严重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采用微创治疗,如背根神经节射频调节、短时程神经电刺激等。
三、昆明康瑞医院患者就诊案例分享
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来到昆明康瑞医院就诊,她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已经3个月了,疼痛难忍,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患者表示,之前在其他医院治疗,一直在服用药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疼痛还是反复发作,整夜睡不着觉,情绪也变得非常焦虑。
何栋源主任接诊后,首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包括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状态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何主任决定采用三阶梯治疗方案。在第一阶梯治疗中,调整了利多卡因的剂量,但患者的疼痛缓解有限。随后进入第二阶梯治疗,何主任在利多卡因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了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反应,适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在第二阶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有所减轻,但仍有间歇性的刺痛和麻木感。
于是,何主任决定为患者实施第三阶梯治疗,采用背根神经节射频调节术。在手术过程中,何主任凭借其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精准地定位并调节了患者的背根神经节。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刺痛和麻木感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和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她感激地说:“感谢何主任和昆明康瑞医院的医护人员,是你们让我摆脱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折磨,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在何栋源主任的带领下,不断探索和创新治疗方法,致力于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摆脱疼痛困扰,重获健康生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和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避免诱发因素,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