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张阿姨(化名)半年前得了带状疱疹,疱疹消退后,肋间却留下刀割般的疼痛,夜不能寐,甚至不敢穿衣服。她试遍偏方和止痛药,效果甚微,一度抑郁轻生。直到在昆明康瑞医院疼痛科找到何栋源医生,经过系统评估和精准用药,疼痛终于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张阿姨感慨:“早知道能治,就不用白受这么多罪了!”
什么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约30%的患者会遭遇这种顽固性疼痛。何栋源医生指出,病毒损伤神经后,疼痛信号持续传递,导致“痛觉敏化”,甚至轻轻触碰皮肤都会引发剧痛。许多患者误以为“忍忍就好”,结果疼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睡眠和心理健康,早期规范治疗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的核心:阻断“疼痛信号风暴”
何栋源医生介绍,PHN的药物治疗需多管齐下。一线药物包括普瑞巴林、加巴喷丁(钙通道调节剂),可抑制过度兴奋的神经;对于烧灼样疼痛,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能调节下行镇痛通路;局部外用利多卡因贴剂或辣椒素乳膏可直接作用于痛觉神经末梢,减少全身副作用。严重病例可短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但需严格监控成瘾风险。
为何疼痛久治不愈?你可能错过了“黄金治疗期”
“疱疹消退后的1-3个月是干预关键期。”何栋源医生强调,此时神经损伤尚未完全固化,及时用药可显著降低慢性疼痛风险。但临床中很多患者拖到疼痛持续半年以上才就医,神经已形成“疼痛记忆”,治疗难度大增。因此,一旦疱疹结痂后仍疼痛,应尽快到疼痛专科评估,而非依赖普通止痛药硬扛。
药物副作用vs.镇痛效果:如何平衡?
不少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如头晕、嗜睡)而自行减药,导致疗效不佳。何栋源医生指出,新型药物如普瑞巴林的副作用通常2-4周后会逐渐耐受,医生可通过“小剂量起始、缓慢增量”策略提高患者依从性。昆明康瑞医院还结合中药(如活血化瘀方)和物理治疗,减少西药用量,提升安全性。
单一药物难奏效?何栋源医生的“阶梯式镇痛方案”
“PHN的治疗不能靠一种药‘包打天下’。”何栋源团队采用阶梯用药:轻中度疼痛首选外用贴剂+口服神经调节药;顽固性疼痛联合微创介入(如神经阻滞或射频消融);对药物无效者,可考虑脊髓电刺激(SCS)。曾有一例病程5年的患者,通过药物联合交感神经调控,疼痛评分从8分降至2分。
“疼痛不该成为生活的枷锁。”何栋源医生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虽顽固,但通过科学用药和系统治疗,大多数患者能重获无痛人生。在昆明康瑞医院,我们不仅消除疼痛,更致力于恢复每一位患者的尊严与希望。
昆明康瑞医院:多学科联合,告别疼痛
作为云南省疼痛诊疗示范单位,昆明康瑞医院拥有完善的PHN评估体系(如定量感觉检测QST),能精准定位受损神经。何栋源医生领衔的团队整合疼痛科、神经内科及中医科,制定个性化方案,并提供长期随访。医院还开设“疼痛管理课堂”,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真正实现“镇痛-修复-康复”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