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王大爷原本有着悠闲的退休生活,可帕金森病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一切。起初,他只是感觉手指有些轻微颤抖,本以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并未在意。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颤抖愈发严重,连拿筷子吃饭、端水杯喝水这样的日常小事都变得异常艰难。他的行动也越来越迟缓,每迈出一步都仿佛用尽全身力气,身体还时常不由自主地前倾,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丧失。药物治疗起初还有些效果,但后来药效越来越差,副作用却越来越明显,王大爷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直到他来到昆明康瑞医院,遇到了神经外科的陈鸿耀医生,生命的转机才悄然出现。
帕金森的手术契机
陈鸿耀医生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很多患者在疾病初期通过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大约3-5年后,药物的疗效会逐渐减退,还会出现开关现象、异动症等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时,手术治疗就成为了重要的选择。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在众多手术治疗方法中,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也就是俗称的“脑起搏器”植入术,应用较为广泛。陈鸿耀医生解释道,DBS手术是在患者大脑的特定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通过发送弱电脉冲,调节异常的神经电活动,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这项手术具有微创、可逆、可调节等优点。与传统的毁损术相比,DBS不会对脑组织造成永久性损伤,如果术后效果不佳或者出现新的情况,还可以通过调整电极参数来优化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过程
谈到手术过程,陈鸿耀医生表示,这是一个需要高度精准和精细操作的过程。首先,医生会借助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精确确定需要植入电极的脑内靶点位置。然后,在局部麻醉下,在患者颅骨上钻一个小孔,将电极植入到预定的脑内神经核团。电极植入后,会通过延长导线连接到埋在胸部皮下的脉冲发生器,也就是“脑起搏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非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
陈鸿耀医生特别强调,并非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一般来说,患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且在药物“蜜月期”后出现疗效减退、症状波动或药物副作用明显等情况;年龄一般在75岁以下,身体状况较好,能够耐受手术;没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和精神疾病等。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前,医院会组织多学科团队,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康复科等专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只有综合评估认为手术收益大于风险时,才会建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治帕金森,到昆明康瑞医院
昆明康瑞医院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以陈鸿耀医生为代表的神经外科专家,在帕金森病手术治疗领域深耕多年,成功实施了众多手术案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高分辨率的脑部影像设备,能够为手术靶点的精准定位提供有力支持;神经电生理检测仪则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神经功能,确保手术安全。在治疗模式上,医院采用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除了手术治疗,还结合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术前评估、手术实施到术后康复,医院都有专业的团队进行跟踪服务,帮助患者极大程度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让众多像王大爷一样的帕金森病患者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