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现代病,并非短期内可以治好。目前的治疗涉及抽动症状的控制及共患病的治疗,包括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前需确定治疗的靶症状,根据抽动障碍患儿的具体病情,选择使用。治疗的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并注重治疗的个体化。
一、心理治疗
抽动障碍患儿的精神心理治疗相当重要,治疗目的并非直接消除抽动症状,而是支持和帮助患儿消除心理困扰,这需要医生、家庭和学校三方充分合作。
支持性治疗
患儿常因病产生紧张和自卑心理,这些心理问题的危害可能超过疾病本身。应鼓励患儿主动战胜疾病,并教会他们应对应激事件的方法。
家庭干预
医务人员需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抽动障碍,明确患儿症状是疾病表现,而非故意为之。家长应避免责备或惩罚患儿,同时也不可过分迁就。要为患儿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鼓励参加课外活动,减轻学习压力,避免不良娱乐影响。
学校干预
家长应与学校老师及时沟通,让老师理解患儿异常动作是病态,而非故意捣乱,鼓励患儿参与正常学习和课外活动。
行为治疗
多种行为治疗方法可用于抽动障碍治疗,如正性强化、密集练习、自我监察、放松训练、习惯逆转训练、效应预防的暴露、认知行为治疗等,可联合使用并及时评估修整治疗方案。
二、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抽动症与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病理产物多为风、痰、瘀,影响气机调畅。治疗应从整体调整脏腑,平秘阴阳。
辨证论治
1.从肝论治:肝风内动可导致抽动症状,治以养阴平肝、涤痰通络、镇静祛风。
2.从脾论治:脾虚生痰,风痰鼓动可引发抽动,治以健脾、化痰、熄风。
3.从肾论治:脏腑阴阳失调,阴静不足、阳动有余,治以滋阴潜阳、柔肝滋肾。
4.从心论治:情绪波动影响心脏,导致抽动,治以补益心脾。
外治疗法
中医外治疗法通过经络腧穴调节脏腑阴阳平衡,如针灸、推拿、耳穴压豆等。
饮食疗法
1.牡蛎生地粥:适用于阴虚阳亢型患儿。
2.猪心莲子汤:适用于脾虚心热型患儿。
3.日常饮食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易消化、富营养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含添加剂的小食品及饮料。
三、药物治疗
对于中至重度抽动障碍患儿,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需加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要有一定疗程和适当剂量,不宜过早换药或停药。目前用于抽动障碍的药物包括硫必利、匹莫齐特、舒必利、阿立哌唑、可乐定等。
四、神经调控治疗
随着对抽动障碍研究的深入,非药物治疗方法日益受关注,包括脑电生物反馈、深部脑刺激、经颅磁刺激、经颅微电流刺激等神经调控治疗。
五、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语言疗法等,通过针对性训练改善患儿的运动协调性、精细动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进行平衡训练、手眼协调训练和发音练习等。
特殊教育
为抽动症患儿提供特殊教育支持,包括个性化教育计划和学习困难辅导。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教育计划,提供额外的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患者就诊案例
8岁的小宇(化名)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近一年来出现不自主的眨眼睛、耸肩膀、清嗓子等抽动症状,且症状逐渐加重,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着小宇来到了昆明康瑞医院中医脑病科就诊。宋军主任接诊后,对小宇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检查,结合其病史、症状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确诊小宇患有抽动症。宋主任根据小宇的病情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认知行为治疗以及家庭康复训练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宇的抽动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抽动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减轻,学习和生活也逐渐回归正轨。
昆明康瑞医院中医脑病科在宋军主任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众多抽动症患儿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宋主任强调,抽动症的治疗需要医生、家长、学校以及患儿自身的共同努力,通过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帮助患儿摆脱抽动症状的困扰,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您对孩子的抽动症状有疑问或需要帮助,欢迎随时前往昆明康瑞医院中医脑病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