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程序员小张(化名)近半年总感觉右手微微颤抖,尤其在敲代码时,手指会不受控制地“抖动”。同事开玩笑说他“咖啡喝多了”,他也没当回事。直到上个月,他发现自己的步伐越来越慢,转身时身体僵硬得像“生锈的机器人”,甚至写字也越来越小……在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何栋源医生的一纸诊断让他瞬间懵了:“原发性帕金森病”——这种印象中只属于老年人的疾病,竟找上了他。
何栋源医生指出,近年来帕金森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40岁以下患者占比已达10%,甚至出现20多岁的病例。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被误认为是“疲劳”“亚健康”或“心理问题”,导致延误治疗。
帕金森病是什么?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但随着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改变,其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何栋源医生介绍,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从而引发一系列运动和非运动症状。
年轻人患帕金森病有哪些征兆?
运动症状
震颤:这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首发症状,多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表现为静止时手指出现“搓丸样”动作,即在安静状态下,拇指与食指像在搓丸子一样有节律地运动。这种震颤在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比如,小刘右手在休息时的抖动,就很可能是帕金森病的震颤症状。
肌强直:患者会感觉肢体变得僵硬,活动不灵活。何栋源医生解释说,当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时,会感觉到明显的阻力,如同弯曲软铅管一般,这种现象被称为“铅管样强直”。若患者同时合并震颤,在被动活动关节时,还会感觉到有规律的停顿,就像齿轮转动一样,即“齿轮样强直”。
运动迟缓:早期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变慢,如系鞋带、扣纽扣、写字等动作变得笨拙、缓慢。随着病情发展,全身的运动都会受到影响,行走时步伐变小、变慢,起身、转身困难,面部表情也逐渐减少,呈现“面具脸”。
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走路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减小或消失,下肢拖曳。随着病情加重,站立或行走时身体会前倾或后倾,容易失去平衡,导致摔倒。
非运动症状
嗅觉减退: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就会出现嗅觉减退的症状,对气味的敏感度明显下降,甚至无法分辨一些常见的气味。何栋源医生提醒,若年轻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嗅觉减退,且排除了鼻部疾病,应警惕帕金森病的可能。
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即在睡眠中出现大喊大叫、手舞足蹈等异常行为,好像在做噩梦。
便秘:长期的便秘也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征兆之一。由于肠道蠕动减慢,患者会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等症状,且常规的通便治疗效果不佳。
情绪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容易紧张、烦躁不安等。
为何年轻人也会患上帕金森病?
何栋源医生表示,年轻人患帕金森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约10%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如果家族中有帕金森病患者,年轻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会相对增加。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杀虫剂、除草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能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例如,一些从事农业生产或工业制造的年轻人,若工作环境中存在这些有害物质,且防护不当,就更容易受到影响。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几率。像小刘这样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作息不规律的程序员,就是帕金森病的高危人群。
怀疑患帕金森病该怎么办?
何栋源医生强调,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等,来明确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治疗帕金森,到昆明康瑞医院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昆明康瑞医院具有显著优势。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神经内科专家团队,何栋源医生在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医院采用综合治疗模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更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医院还注重跟踪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