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总是密切关注着他们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然而,当孩子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时,如调皮、不听话、吵闹,甚至出现不自主的抽动,家长们是否真正了解这些症状背后的原因呢?昆明康瑞医院特邀专家宋慰春医生将谈谈孩子出现哪些症状时,家长需警惕抽动症。
一、了解抽动症
抽动症,又称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高。宋慰春医生指出,抽动症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远影响。
二、抽动症的典型症状
1.发声性抽动:孩子会不自觉地发出声音,如“喔、噢、啊”等,或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等。这些声音可能让孩子在公共场合显得尴尬,甚至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
2.运动性抽动:孩子会出现眨眼、蹙额、噘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等动作。这些动作可能是快速、突发且不自主的,让孩子看起来像是“调皮捣蛋”。
3.秽语性抽动:部分孩子会出现控制不了的骂人、吐口水或学动物叫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让孩子在社交中受到排斥,还可能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打击。
三、患者就诊案例
小明(化名)是一个8岁的男孩,他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近一年来,他的行为却变得越来越奇怪。他经常在上课时发出怪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在家里,他也总是眨眼睛、耸肩,甚至有时会不自觉地骂人。小明的父母一开始以为他只是调皮捣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小明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于是,小明的父母带着他来到了昆明市中医医院心理科就诊。宋慰春医生在详细询问了小明的病史和症状后,诊断他患有抽动症。在宋医生的指导下,小明接受了中医治疗和心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快乐。
四、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1.坚持治疗:宋慰春医生强调,抽动症的治疗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在孩子症状减轻后,仍需坚持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直至停药。
2.理解接纳孩子:家长要理解、接纳孩子的症状,避免责骂和打骂。要用友善、平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3.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家长应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旅游,消除孩子的紧张感和恐惧感。当病症发作时,及时鼓励孩子,不要给予过多的关注,以免增加他们的紧张情绪。
总之,当孩子出现抽动症的症状时,家长需警惕并及时就医。在宋慰春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通过中医治疗和心理干预等方法,帮助孩子恢复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