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运动协调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昆明康瑞医院康复科郑琳医生首先强调,要应对共济失调引起的运动协调障碍,必须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共济失调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不协调、平衡能力差、走路不稳、手部动作不精准等症状。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遗传性共济失调、获得性共济失调等多种类型。明确共济失调的具体类型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郑琳医生是主任医师、副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医师,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0余年,参与编辑国家康复医学规划教材,在神经康复、儿童康复及痉挛性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康复治疗经验。
康复训练是关键
康复训练在应对共济失调引起的运动协调障碍中起着核心作用。郑医生介绍,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协调训练和步态训练等多个方面。
平衡训练:通过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平衡板训练等方式,增强患者的平衡感。例如,让患者先在平地上单脚站立,逐渐增加站立时间,然后过渡到在不稳定的表面上进行训练,提高身体对平衡的控制能力。
协调训练: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和全身协调性运动练习。如捡豆子、拼图等手部训练,以及太极拳、瑜伽等全身性的协调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协调性。
步态训练:针对走路不稳的问题,纠正患者的步行姿势,调整步幅、步速和脚步的着力点。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使用助行器进行训练,逐渐提高行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辅助器具的应用
在康复过程中,合理使用辅助器具能为患者提供很大的帮助。郑琳医生指出,对于共济失调较为严重的患者,轮椅、拐杖等可以辅助他们行动,增加活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一些特制的矫形器,如足部矫形器,能够改善患者的足部受力情况,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心理支持与生活调整
共济失调患者往往会面临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昆明康瑞医院郑琳医生强调,心理支持同样不可忽视。患者和家属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患者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在生活中,要注意环境的安全,移除家中可能导致绊倒的障碍物,卫生间安装扶手等,以降低意外发生的风险。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也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和整体健康。
看共济失调,到昆明康瑞医院
昆明康瑞医院作为一家集医疗、康复、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在共济失调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医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团队,配备了先进的诊断和治疗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疗服务。此外,医院还设有专业的康复中心,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结合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极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昆明康瑞医院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