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国医堂医院林旭峰主任表示,三叉神经痛之所以疼痛剧烈,主要和其神经特性、病理变化及疼痛传导机制相关:
一、三叉神经的关键作
三叉神经是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分为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广泛分布于额头、眼眶、脸颊、鼻腔、口腔、牙齿、牙龈及舌头前部等区域,几乎覆盖了整个面部的感觉感知。它的感觉纤维数量极多且异常敏感,能精准传递冷热、触压、疼痛等各种细微信号。一旦这一神经系统出现异常,其传递疼痛信号的功能就会失控,原本微弱的刺激信号会被急剧放大,从而引发难以想象的剧痛。
二、神经结构受损引发异常放电
多数三叉神经痛的根源在于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常见的情况是脑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长期压迫三叉神经的根部,这种持续的压迫会逐渐破坏神经表面的髓鞘。髓鞘就像包裹在神经纤维外的“绝缘层”,能保证神经信号有序、准确地传导。当髓鞘受损后,神经纤维的绝缘性下降,信号传导就会出现“短路”现象,原本正常的轻微感觉信号会被错误地转化为强烈的疼痛信号,并且这些信号会异常频繁地发放,就像电线的绝缘层破损后出现持续的漏电火花,不断产生强烈的痛感。
三、疼痛触发与发作特点
三叉神经痛存在明确的“触发点”,这些触发点可能是嘴角、鼻翼、脸颊、牙龈、眉毛等部位,数量和位置因人而异。哪怕是极其轻微的刺激,比如说话时的面部肌肉活动、咀嚼食物、刷牙、洗脸时的触碰,甚至是微风拂面,都可能瞬间触发疼痛。疼痛发作时毫无预兆,呈现出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或烧灼样的剧痛,会沿着三叉神经的分支快速扩散到整个面部相应区域,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分钟,虽然发作时间不长,但那种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足以让患者瞬间丧失行动能力,痛苦不堪。
四、心理与疼痛的恶性循环
由于疼痛发作频繁且毫无规律,患者会时刻处于紧张、焦虑和恐惧之中,总是担心下一次疼痛何时会突然降临。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使大脑对疼痛的感知更加敏感,身体也会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对疼痛的耐受度大幅降低。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让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愈发强烈,进一步加剧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