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是指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炎症,作为一种极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不分年龄和性别,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无论是频繁用嗓的教师、歌手,还是长期处于粉尘环境的工人,或是喜欢辛辣刺激食物的普通人,都可能受到咽炎的困扰。咽炎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若治疗不及时或反复发作,容易转为慢性咽炎,给患者带来长期的喉咙不适。
急性咽炎起病急,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诱因包括受凉、劳累、过度用嗓、烟酒刺激等。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咽部干燥、灼热感,随后迅速发展为咽部疼痛,疼痛在吞咽时会明显加剧,严重时甚至吞咽唾液都感到困难。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咽部检查可见黏膜充血、肿胀,扁桃体也可能出现红肿。儿童患者的症状往往更为明显,可能会出现哭闹、拒食、发热等表现。一般情况下,急性咽炎在经过合理护理和休息后,1-2周内即可痊愈,但如果治疗不彻底,或者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低,就容易反复发作,进而转为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的症状相对复杂,且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持续的困扰。患者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卡着,既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同时伴有咽部干燥、瘙痒、刺激性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咽部灼热感、隐痛感,尤其在晨起刷牙时,容易出现恶心、干呕的症状。这些症状会在劳累、感冒、受凉、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吸烟饮酒后明显加重。慢性咽炎的病因较为复杂,除了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外,还与长期用嗓过度、环境因素(如粉尘、化学气体刺激、空气干燥)、邻近器官疾病(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
咽炎虽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长期的咽部不适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教师、歌手、主持人等需要频繁用嗓的职业人群,咽炎会导致声音嘶哑、发声困难,影响工作质量和职业发展;对于普通人而言,咽部异物感、瘙痒、咳嗽等症状会干扰正常的饮食、睡眠和社交活动,例如在会议、课堂等安静场合频繁咳嗽,会给他人带来困扰,也会让患者自身感到尴尬。长期的慢性咽炎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邻近器官疾病,如由于咽部炎症刺激,可能导致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对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咽炎,若不及时干预,还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预防咽炎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避免过度用嗓,说话时注意音量和语速,避免长时间大声喊叫或演讲;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期处于粉尘、化学气体污染的环境中,空气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同时,要注意增强自身免疫力,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一旦出现咽部不适症状,应及时调整生活习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处理,避免病情迁延发展为慢性咽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