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3岁,一年前确诊了肾功能不全、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且慢性肾功能不全达到2期,长期使用激素维持治疗。一周前重体力劳动后患者双下肢出现水肿,伴有下腹腹胀,逐渐加重。患者血液粘稠度进一步增加,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和阿托伐他汀降脂。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结果提示存在肾脏损害,遂予以甲强龙静脉点滴行抗炎抗免疫治疗,减轻肾脏损害。
【基本信息】男、23岁
【疾病类型】肾病综合征
【就诊医院】宜昌市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19年11月
【治疗方案】降脂、抗凝、激素抗炎抗免疫等内科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9天,终身随访
【治果】症状改善,病情得到控制
一、初次面诊
患者男,23岁,一年前体检时初次发现蛋白尿,遂在我科就诊,行肾穿刺病理活检后,确诊了肾功能不全、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且慢性肾功能不全达到2期。
出院后一年多,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维持治疗,病情控制得不错,但一周前,重体力劳动后患者双下肢出现水肿,伴有下腹腹胀,逐渐加重。患者初起并未太在意,直到一周后水肿和腹胀的症状无法忽视时,才来院就诊。
鉴于以往诊断明确,此次病情加重患者无法自行控制,需要立即住院治疗,控制疾病进展,遂安排住院。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了肝肾功、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尿蛋白六项和血脂等检查,并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患有甲藓,但已在行抗真菌治疗。做这些检查,一是为了明确患者肾损害的情况,帮助判断预后,二是能判断一些并发症的风险高低。
化验结果显示患者的白蛋白下降至15.1g/L,球蛋白也有下降,同时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有升高,其余结果没有异常。
这些结果提示患者血液十分粘稠,其白蛋白又下降至20g/L以下,大量水分进入组织间隙,血液粘稠度进一步增加,具有很高的血栓形成风险,而高血脂状态还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因此我立即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和阿托伐他汀降脂。
患者目前肾功不明朗,虽然有输注白蛋白的指征,但大量蛋白进入血管不光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影响检查结果,而患者发病时间尚短,没有消瘦等营养不良表现,亦无抬升胶体渗透压的指征,因此不予补充白蛋白。
患者入院第2天,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结果出来了,7.12g/L。低白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同时出结果的其余五项尿蛋白均有异常,提示肾脏损害,遂予以甲强龙静脉点滴行抗炎抗免疫治疗,减轻肾脏损害。
三、治果
患者发现蛋白尿1年余,再发后逐渐加重,1周后入院,入院时有双下肢水肿伴有腹胀,入院后后,完善相关检查,结合检查结果和患者既往诊断结果,考虑此次患者依旧为肾病综合征,予以降脂、抗凝、激素抗炎抗免疫抗免疫等措施。
患者共住院治疗9天,出院时双下肢水肿和腹胀缓解,复查尿蛋白明显降低,提示病情已得到控制,遂予以出院。
四、注意事项
1、做到低脂、优质蛋白且低蛋白饮食,禁食腌制食品。
2、在能耐受的范围内进行适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3、尽力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甘露醇、非甾体类药物、锂剂、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等。
4、每3月回院随访,复查尿常规、肝肾功能。
5、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有水肿症状,应当在症状消失前,保持低盐饮食,经治疗缓解后,可以恢复普通饮食,但用盐量不宜超过6g。
6、当水肿症状缓解后,患者不宜继续卧床,应当轻量活动,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五、个人感悟
本例患者所患肾病综合征,结合既往的病史,考虑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引起,是为轻微,易缓解的一种类型,但复发率高,目前无法。其常见表现便是泡沫尿、尿中发现大量蛋白、血白蛋白下降,可能会伴有水肿、腹胀等症状,临床治疗也是按此来诊断。
本例患者23岁,非常年轻,平素工作比较劳累,不爱运动,热衷大鱼大肉,体态臃肿,确诊后因为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因,越发肥胖,这可能就是其患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因。在临床上,此类年轻的肥胖肾病患者越来越常见,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年龄高峰出现移动,社会应当关注这一变化的原因和后果。
对于年纪轻轻就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重要的就是强调随访、改善生活方式、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在临床上,肾功能不全进展至尿毒症是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但个体差异很大,因为除外疾病因素后,患者自身的治疗意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情进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