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前后预防脑瘫的训练方法 如何治疗儿童性脑瘫

河南肾病医院

孕期前后预防脑瘫的训练方法

早产儿脑瘫1、平衡训练

将宝贝仰卧位放置被单上,两位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进行左右摇荡,每日2-4次。有助缓解宝贝肌紧张,促进平衡机制的建立。

早产儿脑瘫2、俯卧位抬头训练

早产儿从胎龄满40周(从预产期计算)开始,在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状态下,俯卧在床上,妈咪用语言和玩具逗引宝贝抬头。每次约10分钟,每日4-6次。也可让宝贝俯卧在妈咪胸腹部,妈咪通过和宝贝对视、说话,逗引宝贝抬头。

早产儿脑瘫3、坐位训练

5-6个月开始让宝贝坐。先靠着坐,也可让宝贝双下肢分开,身体前倾坐,逐渐过渡到独坐。每日5-6次,每次5-10分钟。

早产儿脑瘫4、爬行训练

宝贝会翻身后开始练习爬行。俯卧位,前面有成人或玩具逗引,足底用手顶住,助宝贝前爬。开始时宝贝的腹部贴在床面,以后练习用手支撑身体、膝部跪着协调爬行,每日累积爬50-100米。

早产儿脑瘫5、翻身训练

宝贝3-4个月时,妈咪可用玩具引导宝贝翻身,可以给他们以适当帮助,每日至少7-8次。

早产儿脑瘫6、扶站、扶走和独走

从宝贝9-12月开始扶站、扶着走,逐渐过渡到独走。在此期间经常练习蹲下和起立活动。每日4-6次,每次5-10分钟。加强腿部肌肉训练。

早产儿脑瘫7、抓握训练

从3-4个月开始,将玩具放在宝贝前方手能够到的地方,诱导宝贝伸手抓物,每日7-8次。

如何治疗儿童性脑瘫

儿童性脑瘫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内,未发育成熟的大脑,受到各种损害所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还常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表现。在脊髓灰质炎控制以后,脑瘫已成为引起小儿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大体分为三型:1、痉挛型(约60%)。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僵硬、动作笨拙、不协调;扶站时,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地,足跟不能踩平。走路时呈踮足、剪刀样步态。痉挛症状常在患儿用力、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由于关节痉挛,自主运动十分困难。严重者出现肌腱挛缩,关节畸形。2、手足徐动型(约25%):患儿在静止时常出现缓慢的、蠕动样、无规律、不能自控的、无目的、不协调的动作。通常累及全身,头控能力差,面部常有怪异表情,有时反复出现舌尖节律性伸出与缩回动作,躯干和上肢的不自主动作较为突出,入睡后异常动作消失。3、其他类型(15%):包括共济失调型、强直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迄今为止,尚没有绝对有效脑瘫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有效控制脑瘫的症状:1、药物治疗:口服解除肌肉痉挛的药物(巴氯芬、苯二氮卓类等)暂时控制肌肉痉挛;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对脑瘫病人脑部损伤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2、康复训练:(1)单纯康复训练:针对肌张力3级以下痉挛性脑瘫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2)术后康复训练: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3、手术治疗:肌张力≥3级的痉挛性脑瘫和以痉挛为主的混合型脑瘫需手术治疗。较常用的手术方式:(1)功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适用于肌张力≥3级、无明显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智力基本正常的痉挛性脑瘫和以痉挛为主的混合型脑瘫);(2)肌肉肌腱松解及骨关节矫形手术(适用于肌张力≥3级、伴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及智力基本正常的痉挛性脑瘫)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性肾病、狼疮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等肾病。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尤其是在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内科常见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精于血液净化相关治疗技术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擅长:肾病综合征、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糖尿病肾病、IgA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

热门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