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医生,我家孩子上课老是走神,是不是有多动症?”
“老师又投诉了,说他在课堂上不停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
“陪孩子写作业就像打仗,半小时的作业能磨蹭三小时……”
这样的倾诉我几乎每天都会听到。作为一名从事儿科工作十余年的医生,我想告诉各位家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坐不住,未必是故意调皮捣蛋,背后可能藏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困扰。
注意力出问题,不全是孩子的错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学习不专心就火冒三丈,认为孩子是“懒散”、“不爱学习”。事实上,儿童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孩子自己是很难控制的。
我们的大脑前额叶负责注意力和行为控制,而ADHD孩子的大脑前额叶发育通常比同龄人慢一些,这导致他们的自控能力不足。当你发现孩子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粗心马虎时,这很可能不是态度问题,而是他们需要专业帮助的信号。
识别注意力问题的隐藏信号
每个孩子都可能偶尔分心,但如果有以下表现并持续超过6个月,家长就需要重视了:
学习时:容易分心,常犯粗心错误;做事拖拉,难以按时完成任务;逃避需要持续用脑的工作。
生活中:经常丢三落四,忘记日常安排;别人对他说话时,常常似听非听;组织任务和活动时常遇到困难。
情绪控制:表现冲动,常常打断别人谈话;情绪起伏大,缺乏耐心。
家庭改善策略:提升孩子专注力的实用方法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家庭策略,能帮助改善孩子的专注力训练效果:
1.创造有序环境
为孩子设立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书桌上只放当前需要的书本和文具。我曾接诊过一个男孩,他的妈妈把书桌从客厅移到了孩子卧室,仅仅这个改变,就让孩子写作业的效率提高了30%。
2.任务分段完成
面对一大堆作业,孩子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试试“分段作业法”,把任务拆分成15-25分钟的小段,每完成一段休息5分钟。使用计时器或沙漏让孩子直观感受时间,能增强他们的时间观念。
3.规律作息与合理饮食
保证孩子每天有9小时充足睡眠,饮食上多摄入富含Omega-3的三文鱼、亚麻籽,避免高糖食物和精加工食品。每天至少40分钟的运动同样重要,跳绳、打球等都能促进大脑多巴胺分泌,提升注意力。
4.游戏化训练
对于低年级孩子,可以每天花5分钟玩“舒尔特方格”找数字游戏,这是很好的专注力训练方法。高年级孩子则可以尝试每天10分钟的正念冥想,提升自我觉察力。
何时该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注意力问题持续6个月以上,且在家里、学校等多个环境中都出现,明显影响了学习和社交,我建议家长带孩子到专业儿科医院进行评估。
在我国,大约每100个孩子中就有6个受到儿童多动症的困扰。早期识别和科学干预,能帮助这些孩子显著改善注意力问题,重建学习自信。
作为儿科医生,我见证过太多被误解为“懒惰”“叛逆”的孩子,在科学干预下重获专注能力。儿童多动症是可以干预的神经发育障碍,通过环境调整、行为训练与专业支持,多数孩子能显著改善注意力问题。
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这不是孩子的错,用科学方法取代责难,用有效策略替代说教,那些曾被注意力问题困扰的幼小心灵,终将在专注的阳光下绽放潜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建议的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请到儿科医院,以医生面诊、建议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