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增长是多种激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下几类激素起着关键调控作用:
1.生长激素(GH):核心驱动激素
来源:由脑垂体前叶分泌。
作用:是促进身高增长的核心激素,通过刺激骨骼生长板(骨骺)的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直接推动骨骼纵向生长。同时,生长激素还会促进肝脏合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间接参与生长调节(IGF-1是生长激素作用的主要介导者,可直接作用于骨骼,加速生长)。
特点:分泌呈脉冲式(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旺盛),且受营养、运动、睡眠等因素影响。
2.甲状腺激素(T3、T4):基础调节激素
来源:由甲状腺分泌,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作用:是生长发育的“基础激素”,对骨骼成熟和生长激素的合成、分泌及作用至关重要。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不足(如甲减)会导致生长迟缓、骨龄落后,甚至引发“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发育障碍)。
3.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双重调节激素
来源:青春期后,女性卵巢分泌雌激素,男性睾丸分泌雄激素(如睾酮),肾上腺也会分泌少量性激素。
作用:
促进生长:青春期时,性激素会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同时直接作用于骨骼生长板,加速身高增长(出现“青春期蹿长”)。
终止生长:过量或过早分泌的性激素会加速骨骼成熟(骨龄超前),导致生长板提前闭合,缩短生长周期,终影响成年身高(如性早熟儿童可能早期身高突出,但成年后较矮)。
4.胰岛素:营养相关调节激素
来源:由胰腺胰岛β细胞分泌。
作用:主要调节血糖,但对生长也有间接影响:胰岛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为骨骼生长提供营养基础;同时,它能增强生长激素和IGF-1的作用,维持正常生长速度。严重胰岛素缺乏(如1型糖尿病)可能导致生长迟缓。
5.其他辅助调节激素
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分泌,生理剂量下对生长影响较小,但长期过量(如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库欣综合征)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和骨骼生长,导致生长迟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调节IGF-1的活性和代谢,间接影响生长(如IGFBP-3可稳定IGF-1,增强其作用)。
身高增长是生长激素-IGF-1轴主导,甲状腺激素奠定基础,性激素调控青春期生长节奏,胰岛素等辅助营养代谢的综合结果。任何一种激素的异常(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生长速度和终身高,若孩子身高增长明显落后,需及时排查激素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