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在改善儿童身高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伴随着潜在副用,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使用。深入了解生长激素的副用,明确适用人群,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正确决策。
生长激素的副用不容小觑
生长激素并非wanneng“增高神药”,使用不当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从免疫系统来看,部分孩子使用生长激素后,体内可能产生生长激素抗体,一旦抗体大量生成,会与生长激素结合,阻碍其发挥正常生理作用,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在代谢方面,甲状腺功能受影响较为常见。生长激素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过程,使得甲状腺功能出现低下情况,孩子可能表现出精神萎靡、嗜睡、皮肤干燥、毛发稀疏等症状。同时,生长激素还会影响糖代谢,增加葡萄糖耐量减低的风险,长期可能诱发糖尿病。部分孩子在使用生长激素后,血糖水平升高,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类似糖尿病的症状。
此外,生长激素还可能引发一些局部和全身性反应。局部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不适;全身性反应包括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还可能出现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更严重的情况下,有引发股骨头骺板滑脱的风险,导致孩子走路姿势异常、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正常运动功能。
这些孩子才真正需要打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适应证,只有符合特定医学条件的孩子才真正需要使用。常见的适用人群是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这类孩子由于下丘脑-垂体原因,如肿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出现躯体生长受阻、骨骼发育不全、性器官发育受阻及第二性征缺乏等症状,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经专业医学检查,确定生长激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范围,通过注射生长激素,可有效补充体内缺乏的激素,促进生长发育。
除生长激素缺乏症外,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也可能适用。这类孩子找不到明确的导致矮小的疾病原因,但身高增长速度持续缓慢,骨龄与实际年龄不符且明显落后,经过全面评估,在医生判断下,可考虑使用生长激素进行干预。还有小于胎龄儿出生后持续生长缓慢,若在儿童期身高仍未追赶上同龄人,也可能需要生长激素治疗。
此外,Turner综合征患者(一种染色体疾病,患者多为女性,表现为身材矮小、性腺发育不全等),在医生评估后,使用生长激素有助于改善身高和身体发育状况。Prader-Willi综合征(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患者有肌张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患儿,生长激素治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长。
使用生长激素需谨慎
生长激素的使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严格指导和密切监测下进行。在决定使用生长激素前,需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骨龄测定、甲状腺功能测试、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检测等,以准确判断孩子是否符合使用条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至关重要,通过监测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大程度降低副用发生风险。
家长们切勿因焦虑孩子身高问题而盲目要求医生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如果孩子身高只是略低于同龄人,且无明确医学指征,应优先通过改善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加强运动锻炼等健康方式促进生长。只有当孩子确实存在符合医学标准的生长障碍时,在充分了解生长激素的副用并做好应对准备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生长激素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其副用,精准把握适用人群,才能让它成为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工具,而不是潜在的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