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引起肺栓塞的重要原因。在住院患者中,肺栓塞是仅次于心脑血管事故的第三大死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除了肺栓塞之外,还包括
(1)股骨肿胀;
(2)静脉栓塞的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其预后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规范处理。
目前,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有下列问题:
1.误诊、漏诊和误诊较多;
2.缺乏标准的一致性;
3.粗劣的治疗和过分的治疗共存。
及早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初期不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但一旦出现血栓阻塞,或快速扩散,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就会出现。所以,大多数经临床确诊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其病程一般都在几天以上。
小腿肌肉疼痛(Homan征)可以通过挤压小腿肌肉,或脚部的背部弯曲来引起早期的腓肠肌血栓。这是血栓科医生查房的必要步骤。
如果发现有深静脉血栓,应立即进行深静脉超声检查,并在几个小时之内进行D-二聚体检查。
及早发现是早期治疗的重要意义。愈早愈愈有效。
D二聚物在血液中的检测作用
D-二聚体检测是一种检测继发纤维蛋白溶解的方法。
急性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栓塞时,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增高。提示:陈旧性静脉血栓不会增加。
在其它一些病例中,这些指标可能会上升:溶栓期间,心肌梗塞,脑梗死,重症肝炎,手术,肿瘤,肾脏疾病,排斥反应,感染和组织坏死等。
D2聚体(D-Dimer)指数的上升并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但如果是阴性的,则可以排除。
另外,如果有急性静脉血栓的嫌疑,一定要马上进行D-二聚体检测!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超声波测验
目前,超声已取代静脉造影术,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检查方法。
早期的急性静脉血栓是不能通过超声图像来诊断的。在临床上,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诊断:
深静脉不正常地扩大;
探针按压后不能收缩;
深静脉的血流信号逐渐减弱;
因为肠管内气体的存在,所以超声不能很好的分辨出下、髂静脉内是否有血栓。所以,对有严重怀疑但没有异常的病人,建议行CT血管造影术或下肢深静脉造影术。
小腿腓肠肌静脉血栓的诊断,必须有高水平的超声仪器,有高水平的医师,否则很可能会出现疏漏。
如果有临床上有血栓的病人,应马上进行静脉超声检查,不要在门诊等候,以免耽误病情。
仅在下列条件下,建议进行静脉造影术:
1CT检查有问题,有髂静脉栓塞;
2在介入治疗之前;
3,B超及CT都不能确定,但在临床上有很大的疑点。
严禁为了科研目的而对病人进行非必要的深静脉造影术。
CT血管造影
对下腔静脉、髂静脉血栓、髂静脉压迫症(Cockett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CT检查时,应明确下腔静脉或髂静脉血栓的可疑征象:①下肢肿胀;(2)浅静脉在腹壁处扩张。
使用64层及以上的CT机。
检查的范围应包含肾静脉的开放程度。
应由具有CT血管成像经验的医师进行,以防止检验的无效。
CT静脉造影也会有对比剂和X光的危险。
开始治疗
确诊后,首进行血液常规及凝血。
如无抗凝禁忌,应及早应用抗凝剂(PTLMWP)。可以在服用华法令的时候服用。当华法生效,INR值在2.0-3.0范围内时,停止使用肝素。华法令需要服用3-6个月。
对于早的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如果出血危险,建议行导管内栓塞。
抗凝剂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应以抗凝为主。
抗凝药物有以下几种:1、低分子肝素。(2)
阿司匹林是一种治疗动脉血栓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是没有效果的。
抗凝剂的应用
首先,应用低分子肝素(静脉内)进行快速的抗凝剂,以预防血栓的扩散。在华法林开始发挥作用和稳定后,停止使用LMWP。
新型的抗Xa口服抗凝药(例如利伐沙班)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的静脉血栓和房颤病人的抗凝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对静脉血栓的治疗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没有被证明和批准,但是在国内,这种新的适应症很快就被批准。目前还无法取代华法林。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该药的抗凝性与华法林相近,但由于其价格高,且缺少拮抗的药物,因此应谨慎使用。
抗凝治疗的标准要点
1.在华法令之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的作用比较缓慢,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初期诱发血栓。所以,必须使用低分子量的肝素来开始抗凝。
2.在华法林的作用比较稳定的时候,停止使用。
3.调整华法林的用量应参照INR,保持TNR2.0~3.0。
4.3-6个月的抗凝治疗。
5.INR在每次剂量调节后的第3天进行一次。用量以1/4片为宜,避免大幅增加。
6.华法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各有不同,应尽可能每隔2周进行INR检测。
7.不能随意更改华法林的品牌。因为每个人的功效都不一样。
在使用肝素后,需要进行血小板检测,以防止由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DVT伴肿瘤的病人,以低分子量肝素,持续时间为三个月。
溶栓治疗
“溶栓”这个词,更多的是一种药物作用机制
静脉血栓的症状一般在48个小时内就会出现下肢肿胀。所以,局部机化的血栓不会对溶栓药物产生反应。
溶栓药物有较高的出血危险,特别是老年患者易出现致命的脑出血;导管内介入治疗能有效地减少出血的发生。
溶栓的治疗与抗凝剂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局部介入溶栓是溶栓方法,全身使用可能会增加出血的危险。
介入治疗能否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有待于更多的临床实践。从目前的临床效果来看,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要严格把握指征。
对于急性髂静脉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在一周之内,无出血危险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溶栓治疗。
滤器置入术后的并发症
其中有:
1.对健侧股静脉穿刺引起的血肿、血栓等并发症;
2.动脉、神经等的意外伤害;
3.对比剂引起的过敏、静脉炎等并发症;
4.滤器失效时的合并症,例如滤器倒置、滤器移位、滤器移位等;
5.腔静脉穿孔、滤器堵塞肺动脉等罕见并发症。
对于肺动脉栓塞的预防,一般不能采用滤器。
过滤器植入必须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
对于危重患者、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传统的滤器植入,而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大隐静脉腔静脉滤器的植入。
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多年来专注于血管健康,拥有国内的治疗技术和设备,优美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了舒适安逸的术后恢复的条件。想要了解更多治疗内容,可来电询问或点击线上询问,线上询问专家,提前预约挂号就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