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徐赟主任指出,哮喘作为一种古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认知史贯穿中西医学千年发展,至今仍在不断深化。
一、古今医学的早期探索
西方医学中,"哮喘"一词早见于古希腊文献,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将其列为独立疾病,认为与体液失衡相关。中国医学对哮喘的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提出"喘出于肾,淫气病肺"的病机。东汉张仲景创立经典方剂治疗肺热哮喘,金元时期朱丹溪首次明确"伏痰"为发病核心,形成"内有伏痰,外邪引动"的中医理论基础。
二、中西医视角的科学解读
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认为哮喘发作与外感、饮食、情志等诱因触发体内伏痰有关,治疗注重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如"冬病夏治"通过穴位贴敷改善体质。
现代医学则揭示哮喘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由免疫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基因研究证实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如尘螨、花粉)通过激活Th2 型免疫反应诱发发作。
三、医学发展的关键突破
19世纪听诊器的发明帮助区分心源性与支气管哮喘,20世纪炎症介质的发现推动支气管痉挛理论形成,21世纪生物制剂(如抗IgE抗体)开启精准治疗时代。徐赟主任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在哮喘防治中优势显著:中医调节免疫、改善体质,西医快速控制急性炎症,二者结合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四、徐赟主任谈防治意义
"了解疾病起源,才能科学应对。"徐赟主任强调,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预防哮喘至关重要,如早期干预感染、规避过敏原可降低肺功能损伤风险。现代医学也证实,规范化治疗能控制90%以上患者的症状,避免气道重塑等不可逆损伤。
从古代的经验总结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人类对哮喘的认知始终围绕"病因-发病机制-防治"不断深入。成都中医哮喘医院依托中西医结合优势,持续为患者提供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诊疗方案,助力更多人科学认识、有效管理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