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瘘是指非泌乳期原发于乳晕或乳晕附近的化脓性病变,常发生于年轻妇女,与哺乳、生育无密切关系,部分伴有乳头内陷。临床上常见经多次切开引流、搔刮后仍反复发作,甚至被误认为乳腺结核及而延误病情或做了不必要的大范围切除。
乳腺导管瘘的形成有以下3个因素:
细菌侵入输乳管并大量繁殖是主要发病因素。
乳头内陷:1988年Walker等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工作证明,这类病例的厌氧菌是需氧菌的2倍,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为主,多种菌属共同致病。Khoda等也证实了该观点。经1994年MAIER等研究发现是使局部无法保持清洁而引起感染的易患因素。
导管扩张。从病理上,鳞状上皮从导管口向内部延伸,覆盖导管内壁上,其角化鳞屑及脂质分泌物阻塞导管,细菌侵入极易发生感染。感染后引起引流不畅,形成乳晕旁脓肿,继而破溃,或引流后形成瘘管。乳晕旁瘘管外口可以愈合,但感染继续,又会再次复发。
乳腺导管瘘反复发作原因,可归纳为:
只做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未切除乳头部乳腺导管,切除不完全,几乎大部分都曾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伤口短期愈合后再次复发,部分伴随乳头凹陷并未给予纠正。
瘘管切开后未进行完全搔刮,鳞状上皮存在,愈合后还会继续复发。
伤口过早Ⅰ期缝合,瘘管两端过早愈合,引流不畅,易再次发作。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本病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手术方式为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搔刮。因为窦道是感染和复发的关键,所以单纯瘘管切开术、扩大引流搔刮术,易出现搔刮引流不充分,导管瘘再次发作的风险。而笔者所在医院采取的手术方法不易复发的关键有3处:
找到瘘管后,沿瘘管可完整切除病灶,不会遗留乳头部乳管。
切除近端导管至乳头部开口部,清除瘢痕组织及肉芽组织,完全搔刮,防止鳞状上皮和肉芽残留。
创口内油纱填塞,加压包扎。压迫至第3天换药原因是防止引流不畅和瘘道两端过早闭合,引起治疗不完全,反复发作。肉芽组织充填创口不易引起复发。总之,该方法是通过临床验证,值得推广的治疗乳腺导管瘘反复发作的有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