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液循环在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记录, “脱痈”“厉痈”等疾病在《灵枢·痈疽篇》中也有记载,而明代的薛己在《外科发挥》中就有“脱疽”专论。王肯堂所著的《证治准绳》也附有相关病案,例如妇女产后,瘀血“流注四肢或注股内,痛如锥刺或两股肿痛”(相当于西医的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以上种种记载可知,古代医学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经验。
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是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理论,尽管种种的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因和病变各有不同,却都会出现“血瘀”——瘀血、缺血、瘀斑、肿胀、粥样斑块、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因此,在活血化瘀的基本治则上,可根据不同证型再辨证论治。
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效果显著,包含膏药疗法、围敷疗法、贴敷疗法、掺药疗法、药捻疗法、熏洗疗法等l2种。而在这里面的熏洗疗法最为普遍使用,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而它的作用有:促进患肢侧支循环的建立,缓解血管痉挛,促进患肢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以及消除局部瘀血肿胀等。值得关注的是,发生肢体干性坏疽,或肢体坏疽处于急性进展期时,禁熏洗。
当今西医依然把血栓闲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大动脉炎和糖尿病坏疽当成难以治疗的顽疾,况且肢体的病残率和截肢率仍然较高。相对而言中医中药在这些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优势,相比于西药其具有毒副作用小、花费少、使用方便、疗效确切等特点,所以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找经验丰富的中医看看。只有中医药参与的治疗方案才是全面的,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受益匪浅的是病人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