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加坡通过了人体器官移植修正法令,并于同年11月1日起生效——自此,器官捐献者最高将会得到2.6万新元(约13万元人民币)的保健补偿。对此,新加坡媒体的评价是:这项措施保障了器官捐献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利益,受到普遍欢迎和支持。
关键词:社会疑虑
曾担心“补偿会影响道德标准”
综合央视国际、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报道,2009年,新加坡通过了人体器官移植修正法令:从此,该国器官捐献者,最高会得到2.6万新元的保健补偿。当时,新加坡卫生部对该国人体器官移植法案提出四项修订时,虽获得绝大多数该国议员赞同,三读通过,但期间经过多次激烈辩论。
针对当时该国的修正法案允许,在新加坡的活体器官捐献者,日后可获得合理补偿,为此,在三读时,该国议员在两天时间里,针对器官移植法案进行激烈辩论。多数议员同意给予捐献者合理补偿的做法公平,能协助肾病患者更快找到适合移植的肾脏。不过,一些议员则担心:“补偿制度会被滥用,最终影响新加坡医药道德标准。”一些医院警告称,这将可能使新加坡成为“移植旅游业”中心;有一位议员则对该国移植手术道德委员会的监管程序存在质疑,担心委员会沦为批准手术的“橡皮图章”。
为此,该国卫生部还特意重申和承诺,修订后的人体器官移植法案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会加强器官移植的管制,避免出现变相的器官交易。
新加坡NKF运作模式
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有资格申请援助
必须由公共医院转介
要通过NKF的支付能力调查
援助基金将为成功申请者投保医药保险、支付定期体检和跟进检查费用,并给予一笔顶限为5000新元的现金补还
关键词:配套法规
实施补偿,要先打击非法器官交易
当时的新加坡卫生部长许文远,在总结与议员们的辩论时承认,实施补偿捐献者的政策并不容易,因为“要在合理补偿和金钱利诱之间划定界线,有困难”。
媒体引述他当时的话说,新加坡正在研究英国和美国补偿捐献者的经验,并提出了打击非法器官交易的四点方案:一、设立健全的评估制度,对捐献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捐献者健康状态良好;二、在现有的移植条例下,捐献者必须清楚了解手术的风险,必须接受哪些长期医药检查,以及移植手术费用,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才能同意捐出器官。该国卫生部要为所有的移植手术中心制定完整的清单,确保捐献者了解移植手术的风险;三、医院的移植手术道德委员会,将严格审批每一宗活体移植手术,确保捐献者并没有受到威迫和金钱利诱;四、新加坡卫生部要求道德委员会提交每个移植手术的数据,方便卫生部进行审计,确保移植手术达到合法标准。
关键词:具体操作
循序渐进推行且由第三方补偿
新加坡通过人体器官移植修正法令,目的之一就是补偿和感谢那些捐献肾器官的国民,并确定捐献器官者将得到合理的补偿。而这么做,在该国国民看来,也合乎道德。
当时,法令出台的一个背景是,在新加坡这个国土面积小、人口少的发达国家,每年有超过700人因肾脏衰竭,必须洗肾。当中,只有170多人成功找到愿意捐赠器官的人。他们当中有三分之一和捐献者的血型不合,另三分之一的捐献者的身体状况不适合捐肾。最终,新加坡每年只有85人成功获得肾脏移植。
通过修正法令后,新加坡肾脏捐献者将通过第三方得到一定数量的补偿。“通过第三方”的意思是指,捐献器官的补偿金会被直接从医院或诊所转到慈善机构等,来行使补偿的职能。为确保捐献者将来不会后悔,他们有两三个星期的冷静期来思考自己的决定。捐献者作出最后决定后,将会接受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和术后恢复课程等,并获得26393新元的保健补偿。对此,该国卫生部当时也表示:底线是补偿系统能够公平公正地运行,同时也是高标准道德观的体现——政府不能让那些帮助过别人的人失望,要引导器官捐献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新加坡卫生部还特意花较长一段时间,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行法令:先是卫生部用几个月时间,与移植手术道德委员会讨论,制定道德标准;为前几个在新条例下进行的移植手术,制定补偿额;展开公众咨询活动,逐渐对本地和外国捐献者的补偿额达成共识等等。
新加坡国家肾脏基金会(NKF)有35年的历史,主要从事肾脏病治疗、疾病预防、公众教育和科学研究,是新加坡首个为肾脏捐献者推出援助金的机构,它从储备金拨出1000万新元,设立“NKF肾脏活体捐献者援助金”。
新加坡一名50岁的货仓管理员,为了拯救自己患肾病的妻子,向NKF提出捐肾救妻,并成为新加坡首例获器官捐献援助金的受益者,最后顺利完成捐肾救妻的手术。该国对患者也给予最大程度的医疗帮助——事实上,新加坡许多肾病患者都来自低收入家庭,他们是靠领取透析补贴来获得治疗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无法偿付任何捐献肾脏的医疗费用。为此,新加坡肾脏基金会还决定筹措1000万新元(约合5000万人民币),帮助该国患者支付这笔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