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许多家长对儿童该如何用药都不甚了了。国外的儿童用药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呢?下面就带你看看国外儿童用药的一些情况吧。
美国 孩子感冒,不必打针
对于儿童用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下简称FDA)一向有严格的规定。临床医生通常会按照年龄,将儿童分为2岁以下、2—6岁、6—12岁三个阶段。最小的孩子,通常不许服用非处方药,吃药前必须看医生,要买药必须有处方,而且这些药都是水剂的口服药,服药时可以用针管打到孩子的嘴里,非常方便;2—6岁孩子吃的药,虽然剂量相对大些,但也基本上是水剂,孩子可用小杯子直接饮用;6—12岁的孩子,可以吃一些丸剂或片剂。需要强调的是,由于针剂的风险相对较大且很痛苦,因此,FDA特别要求,孩子感冒后,无论多严重,均不建议医生给孩子打针。
此外,美国儿童用的非处方药大多只用来缓解症状,例如感冒后止咳、退热等,这些药品的化学成分很少会引起不良反应。至于那些不良反应相对较多的抗生素、止痛药,就必须要有医生的处方才能取药。取药时,药剂师必须向家长明确详细地交代好药物的用法、用量、使用时间、保存方法、药品有效期、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否则,就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诉讼。
法国 宝宝吃药,家长不催
法国人对儿童的健康十分在意,也提供了非常确实的保证。每位儿童都有专门的私人医生,2岁前差不多每个月都要接受身体检查。另外,法国人对儿童用药的安全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有趣的是,他们对于儿童用药的口感也很有追求,这或许与当地的饮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吧。
法国儿童药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好吃”。无论口服的糖浆,还是可以搅拌在甜品里的散剂,无一不充分地考虑到了孩子的口味。可以说,家长强制服药的现象在这里已经成了历史。王女士前些年来法国定居。她说:“女儿虽然只有两岁半,但每次吃药都很主动,这让我深感安慰。”
除了不想让孩子们吃“苦”,法国人还不想让孩子皮肉受苦。这里的家长和医生都很青睐一种皮肤麻醉药。当孩子需要打针时,医生会同时开出一种皮肤麻醉药,这种麻醉药看起来像“膏药”一样,在注射前2—3小时,家长只需将其贴在皮肤上,孩子们打针时就不会觉得疼了。
在法国,医生给孩子开的药量往往与说明书上的用量并不一致,这是因为法国儿童用药的剂量是根据体重换算的。事实上,药品推向市场前,只是针对成人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儿童用量则是通过与成人体重的比例算出的。因此,法国每张儿科医生的处方上都会标明患儿的年龄和体重,您可别小瞧了这些数字,它们可是医生制订用药剂量的标尺呢!
日本 把药剂师请进学校
在日本,儿童的用药安全一直备受重视。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在管理上有些特色,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把药剂师请进学校。
日本规定,除药剂师之外,任何人不能按照医生处方给患者供药,市面上的药店也必须配备专职的药剂师。为了保证儿童的用药安全,日本还特别规定。无论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高校,都要设置“学校药剂师”。学校药剂师主要职责是,指导学校保健室安全地使用药品、合理地保管药物,定期更新药品,防止药物过期使用。他们还要防止患病的学生在没有校医指导的情况下擅自服药,预防儿童服药过量。与此同时,他们要对儿童或是学生的既往病症、用药情况进行记录等。除了主业之外,药剂师还有些“兼职”,例如必须定期检查学校的环境卫生,定期驱除害虫,此外,在高校或中学工作的药剂师,也要负责确保实验室的剧毒药物得到妥善的保管。
为了保证学校药剂师的质量,日本也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与其他药剂师一样,学校药剂师也要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后才能“上岗”。
要和成人药划清界限
“儿童用药的研发一直存在较大的空白。尽管我们呼吁了多年,但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著名的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专家孙忠实告诉记者。从全球来看,由于未经许可不得拿儿童做临床试验、儿童用药市场较小、药企利润较低等原因,儿童用药的研发、临床应用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不过,中国的情况更为严重。”孙忠实解释道,国内儿童专用药数量太少,难以满足近2亿儿童的需求。目前常见的处理方法是@@@@把儿童看成是“缩小的成人”,即依据儿童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成人用药“折算”出儿童的用量。“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功能与大人不同,简单折算的方法无疑存在着很大隐患。”
孙忠实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多生产一些剂量好掌握、使用很方便的儿童药物。剂型应以液体、颗粒、糖浆、泡腾片、栓剂等为主。另外,儿童用药还应与成人药“划清界限”,如新近澳大利亚、美国及英国先后发出警告,提示抗感冒止咳非处方药禁止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2—6岁的小儿也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慎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