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患者常以“孤岛”自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群将这些分散的个体凝聚起来,打破“孤岛”,守望互助。
对疾病的恐惧来源于未知。《中国淋巴瘤患者生存调查报告》显示,信息充足的患者心态更好,但只有12%的中国受访患者认为自己拥有“充足的信息水平”。《2022年线上用药趋势报告》也显示,超过三成的患者更希望能加入线上的患者社群进行交流。
重症当前,患者最需要的是专业的医疗和用药指导、系统和医疗资讯、温暖的服务和陪伴。在水滴公司搭建的患者社群中,“小依”即是承担起了这个角色。
通过1V1及1600个垂直社群,“小依”累计服务150万患者
水滴公司医药创新事业部总经理胡尧介绍,过去几年,水滴公司旗下水滴筹、水滴保等业务,服务了大量的大病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水滴发现很多患者在治疗及康复环节,还存在着很多疑问。因此,水滴患者平台搭建起1600多个专病细分患者社群,覆盖12种常见重疾,并通过医患间的“第三人”——“小依”,经过患者同意后为患者持续提供院外全病程的长尾咨询服务。
“在以前,患者确诊后,通过网络搜索获取到的往往是真假难辨的碎片化内容,缺少渠道了解疾病相关信息”,胡尧表示,“‘小依’背后是一个由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师、护理师、营养师、心理师等组成的专业医疗团队,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用户1V1解答包括医疗报告、用药困惑、疾病知识等医学科普知识,并提供营养&生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缓解患者恐惧无助的心情。”
数据显示,“小依”已经累计1V1服务110万余患者,同时还覆盖了1600个专病社群中的40万大病患者,为76.8万患者解答了超过482.4万条疾病疑问,为6.2万不知道如何选择医院医生的患者推荐了更合适的医生,为40.8万患者提供了生活及营养需求建议,收获了154.3万条患者好评。
是服务也是探索,水滴开拓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全病程服务新模式
“对患者需求的敏锐洞察是水滴的优势之一”,胡尧表示。以患者社群服务为中心,水滴医疗数据中心在数据洞察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将患者需求、疾病历程、治疗方案、用药参考等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构建成了多维度、精细化的患者和疾病数据体系。一方面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和康复,提升就医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助力药物创新、药物研发。
水滴在患者服务过程中不断优化迭代,逐步沉淀出一套系统的、可开放合作的数字化全病程患者私域管理体系,并协同公司水滴筹、水滴保、翼帆招募等业务,探索构建覆盖“医-药-险”全流程的创新患者服务模式。
对于有需求的患者,“小依”可以协助其发起大病筹款,或协同水滴保险业务帮助患者找到相对应的高性价比的带病体保险产品,帮助患者解决医疗资金问题。此外,水滴翼帆招募业务,可以帮助患者寻找和匹配适合的临床研究中的新药、解决患者治疗难题的同时,也能够助力做新药研发的企业加速临床试验的进展、加速新药上市。
截至目前,在“小依”的协助下,累计为超过3.3万患者提供了合适的带病体保险推荐。水滴患者服务平台已经与百济神州、药明巨诺、济民可信、等16家知名企业开展了27余个项目合作,为其输出创新的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
“为大病患者找钱、找药是水滴公司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期待能够与更多医药企业共同合作,为患者更多样性的服务,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胡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