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肥胖及代谢性疾病医疗创新使命 糖吉医疗以高速科研助力大众健康
进入21世纪以来,肥胖症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健康危机。2021年7月30~31日,为响应国家“2030健康中国战略”,由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和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肥胖大会(China Obesity Congress)”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本次会议融合肥胖相关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基础及转化研究等学术话题,特设肥胖相关营养学、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肥胖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减重与代谢外科以及代谢基础及转化研究等分会场,是一场行业内不可多得的巅峰学术盛宴。
其中,7月31日下午举行的“减重与代谢相关产学研专场”尤其令人瞩目。在这一分会场中,关于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多项新兴治疗方案及先进技术引发热议,当新型医疗器械成为科技创新的汇聚点,减重医学领域新技术发的展势态就如同孕育新星般引人聚焦。
“慢病”更需高科技,创新型肥胖治疗技术亟待发掘
众所周知,肥胖会影响到全身多系统,是诸多常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民生也会造成重大影响。然而,由于我国对肥胖的认识和处理仍有待提升,寻求更先进、更有效的创新型治疗技术一直都是减重医学领域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
作为医学减重领域的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李鹏教授对此深有感触。
此次专题研讨会上他表示:当前我国现有的肥胖治疗技术主要包括饮食运动和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几大类,其中饮食运动和行为干预手段效果较弱、周期较长;减重药物虽可以提供额外的减重获益,但存在较大的药物副作用;而外科减重手术虽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并且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创伤。综合来看,我国仍缺少创伤较小、见效较快且较为有效的肥胖治疗手段,也正因此,国内创新研发且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先进技术才更应该被行业高度关注。
勇闯内镜“无人区”,临床医学减重新研究值得聚焦
李鹏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镜清洗消毒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早癌协作组委员秘书,他不仅对肥胖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十分专业,在内镜医疗领域也有着非常深厚的学术造诣及临床经验。
此次会上,除参与研讨之外,李鹏教授还针对国内一项自主研发的内镜减重新技术发表了题为《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研发历程》的专题分享。其中提到,目前我国内镜减重治疗领域仍是空白,而由糖吉医疗创新研发的新技术“胃转流支架系统”正在其所在医院消化科开展临床试验,有望填补这一空白,成为新兴的减重治疗补充方案。
据他介绍,“胃转流支架系统”是一项可通过内镜介入控制体重的新手段,相比于传统减重外科手术具有更微创、更易操作、不损伤人体结构、可以取出等优势。其发挥疗效的原理是:通过胃镜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置入一个套管隔离食糜,置入后,来自胃内的食物由套管腔内通过,胆汁及胰液隔离在套管外,使得胆汁胰液和食物“分流”,阻断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临床上可用于帮助控制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正如社会各界其他领域所昭示的那样,“技术+创新”必定是打开未来医疗新方式的正确姿势,而“胃转流支架系统”这样的先进技术已经迈出了科研创新最艰难的一步,这项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对肥胖及相关疾病治疗的医学发展具有要重要意义,值得业界持续聚焦。
拒绝国外“卡脖子”,国产自研减重新技术潜力无限
科研创新是引领技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以2021年为开端的“十四五”时期中,“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立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推动我国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是业界普遍的共识。
李鹏教授表示,“胃转流支架系统”作为一项国产自研的创新技术,“要能够超过进口的技术更好地服务病人,这一点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正在北京、南京、天津、西安、沈阳、哈尔滨、呼和浩特等地多家三甲医院同步开展的“胃转流支架系统置入术治疗肥胖”的临床研究效果喜人,作为一名中国的临床医生,他看到这样的成果也感到非常高兴。
“胃转流支架系统”是内镜减重治疗手段的突破性创新,若未来可正式上市,它将正式开启肥胖可内镜介入治疗的新时代,为我国医疗自主创新方案的多样化及先进性书写下华丽篇章。
肥胖是我国社会和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的关键性问题。此次会上李鹏教授让我们看到了肥胖治疗新方案的未来可期,也看到了国产自研创新技术的潜力无限。未来,就让我们把目光持续汇聚在新技术的深入研究之上,共同期待国产新技术早日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共同期盼全球数亿肥胖患者的福音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