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患者久坐后,常感觉手指、手腕、膝盖等关节发紧、活动不顺畅,这是因为久坐时关节处于静态状态,关节液流动变慢,滑膜炎症可能加重,关节周围肌肉也会逐渐僵硬。此时若贸然起身活动,动作不当反而可能加重关节负担,甚至引发不适。掌握正确的起身活动方式,能帮助关节慢慢“苏醒”,减少僵硬感,避免额外损伤。
起身前先做“静态准备”,让关节逐渐适应活动。久坐后不要直接猛地站起,可先在座位上停留片刻,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缓慢转动手腕——顺时针转几圈,再逆时针转几圈,动作幅度不用太大,以手腕感觉放松为宜;接着活动手指,从指尖开始,逐节弯曲手指再慢慢伸直,重复几次,缓解手指关节的紧绷感;然后轻轻屈伸膝盖,双脚平踩地面,膝盖缓慢抬起再放下,避免膝盖完全伸直或过度弯曲,让膝关节逐渐恢复活动度。这些小动作能让关节先“热身”,减少突然活动时的牵拉感。
站立时借助支撑,避免关节受力骤增。准备起身时,可双手扶住椅子扶手或桌子边缘,身体缓慢前倾,将重心从臀部转移到腿部,然后双腿微微用力,缓慢站起,整个过程尽量保持身体平稳,不要快速起身。若没有扶手,可将双手放在大腿两侧,用手臂轻微发力辅助起身,避免单腿受力或突然弯腰站起——这些动作容易让膝盖、腰部关节承受过大压力,可能加重发紧感或引发疼痛。站起后先不要急于走动,可在原地站立片刻,感受关节是否有不适,再开始下一步活动。
站立后的活动要“小幅度、慢节奏”,重点放松易僵硬关节。先活动腰部,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向左右两侧转动腰部,转动时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扭转;接着活动肩部,双臂自然垂落,缓慢向后环绕肩膀,再向前环绕,每个方向重复几次,缓解肩部僵硬;然后活动脚踝,双脚交替踮起脚尖再放下,或缓慢转动脚踝,让踝关节也得到放松。这些活动以“关节不感到疼痛”为前提,若某个动作引发不适,可减小幅度或暂停,不要勉强进行。
避免“快速甩动”“大幅度拉伸”等不当动作。有些患者感觉关节发紧时,会习惯快速甩动手臂、弯腰摸脚尖或大幅度扭转身体,这些动作看似能缓解僵硬,实则可能让关节受到突然牵拉,加重滑膜炎症,甚至损伤关节软骨。比如快速甩动手腕时,手腕关节会受到较大冲击力,可能导致疼痛加剧;弯腰摸脚尖时,腰部和膝关节会过度屈曲,增加关节压力。正确的做法是让每个动作都“慢下来”,幅度控制在自身能接受的范围内,循序渐进地放松关节。
日常还可通过调整坐姿减少久坐后的关节发紧。久坐时尽量选择有靠背的椅子,腰部垫一块薄靠垫,让腰部保持自然曲线,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高度,双脚平踩地面,避免翘二郎腿或弯腰驼背——这些不良坐姿会加重关节负担,让僵硬感更明显。同时,建议不要连续久坐超过较长时间,可定时在座位上做简单的关节活动,比如每隔一段时间活动手指、屈伸膝盖,从源头减少关节发紧的情况。
类风湿患者的关节养护需要耐心,起身活动的关键在于“温和过渡”,让关节从静态慢慢过渡到动态,避免突然的动作或过大的压力。根据自身感受调整活动幅度和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能在缓解关节发紧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关节,减少不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