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中急性肠胃炎比较常见于夏季,这个季节该病多发的外因是由于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腐烂,人们吃了这些腐败的食物,细菌便会侵入肠胃,感染炎症。急性肠胃炎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那么该病的致病诱因是什么?如何诊断呢?
致病诱因
专家说,提起急性肠胃炎,绝大部分人并不陌生,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患此病的经验,主要是由于吃了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其中沙门氏菌是引起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原菌。
急性肠胃炎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夏、秋两季,应注意饮食卫生,积极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发生。
诊断要点
急性肠胃炎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日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
很多人都会因为自己食用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导致自己患上了急性肠胃炎,受尽了折磨,弄得整天没有食欲,脸色苍白。其实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只是大家没有掌握好这些方法而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本病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中医根据病因和体质的差别,将肠胃炎分为湿热、寒湿和积滞等不同类型。
诊断要点:
肠胃炎引起的恶心、呕吐通常发病较急,开始多腹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腹部阵发性绞痛并有腹泻,每日数至数十次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含少量粘液。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寒、头痛等。少数病例可因频繁吐泻,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治疗建议:
症状较轻时可自我购买药物治疗:
1.恶心、呕吐时可服用吗丁啉;
2.腹痛时可口服东莨菪碱、颠茄浸膏、溴丙胺太林等。
3.腹泻可用黄连素,如效果不够理想可服用洛哌丁胺胶囊。
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用以下中成药:
1.属寒湿型的,宜散寒燥湿,芳香化浊。可服用霍香正气丸、六合定中丸等。
2.属暑湿型的,宜清暑化湿,调理肠胃。可服用暑湿正气丸等。
3.属积滞型的,宜消食导滞和中。可服保和丸治疗。
4.属虚寒型的,宜温中散寒,补益脾胃。可服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