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的女儿得了抑郁症,而罪魁祸首就是我

上海新科脑康医院

今天的分享,是一位孩子妈妈,在女儿抑郁之后,对自我的一次深刻的反思、剖析和检讨。她勇敢地直面自己过往犯下的种种错误、逐一回忆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曾经不当的言行,直面自己内心脆弱的一面,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反思自己作为家长的种种不称职,并随之积极学习、改变、成长。

她写下这篇文章,是希望广大家长不要再重蹈她的覆辙,可以及时醒悟,拯救孩子。

是的,我的女儿得了抑郁症。

曾经,我质疑过、愤怒过、羞耻过、争吵过、强压过、悲天悯人过、自责过,但是现在,我只想平静地跟大家说:“我的女儿得了抑郁症。”

感谢我们的家庭心理医生,感谢女儿的沙盘游戏治疗老师,让我越来越平静,越来越能看清未知的自己,看见真实的孩子!我写下这篇感悟,就是想让更多焦虑的父母,能看到您们真正的孩子的模样,而不是您们眼中孩子的样子!

您是否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而鸡飞狗跳?您是否让孩子坚持学习一项技能而发生过争吵?您是否评论过孩子的朋友?您是否在孩子兴致勃勃地跟您说一件事情的时候,平淡的回一句“哦”,然后问“作业写完了吗?”您是否因为孩子看电视、手机、平板等各种电子设备而烦躁过、愤怒过?您是否跟孩子说过“不好好学习,以后能做什么?”您是否在孩子跟您抱怨不想学习的时候斥责过他?您是否跟孩子讲过条件?您是否惩罚过孩子?您是否给孩子贴过标签?例如不喜欢看书、注意力不集中、不坚持等等?您是否认为孩子生病了不想上学,希望他能坚持一下?......

那同时,如果换作作为父母的您,您上学的时候喜欢父母唠叨您的学习吗?如果有坚持不下来的事情,难道就证明您一事无成吗?有人指导您交朋友您会开心吗?您是否也希望跟人谈话时,对方能认真倾听、不做评判?您看手机、电视、平板的时候喜欢有人限制您吗?您曾经学习好吗?或者您了解到的学习好的人就一定有美好的未来?学习不好就没有资格寻求幸福?您生病的时候,有没有坚持上班?您给孩子贴标签的时候,想没想过,自己是否喜欢阅读?注意力是否集中?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过:“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痛苦、艰难、失望、伤心,一定是因为您的方法错了。”是的,我承认,我的方法错了,我把孩子当成了我的私有物品。她不写作业,我着急;她不练长笛,我生气;她跟我说她的朋友怎样怎样,我去干涉;她看手机时,我说上瘾了会怎样怎样,去制止;她跟我说学习压力大时,我反而去说教;她不想一个人睡觉的时候,我坚持所谓的“睡眠训练”.......这一切的一切,让孩子慢慢的关上了她的房间门,也关上了心门.......

我们父母为什么总是把自己的目光关注到孩子身上,为什么不花一点时间看看自己呢?为什么我的孩子这样了、那样了,我就莫名其妙的生气、发火?那是因为我们内心都住着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小孩。孩子做了您认为不正确的事情,您的内在小孩就蹦出来了,就像小时候您害怕受到父母的指责一样,这时您就撇清责任,冲孩子发火去了——“跟您说了多少遍了,您就不听!”(您看,潜台词就是,我没有错,错的是您!)

其实,愤怒通常是其他情绪的外衣——恐惧、失望、受伤、沮丧、怨恨、缺陷感或者无助,暴露出这些情绪会让人觉得很危险、很无能,因而用愤怒来代替。当我们要生气发火的时候,不妨深吸一口气或者点一下头,缓解一下,想想愤怒背后的具体情绪是什么?

父母真的是一个入门门槛很低的职业,孩子没有权利选择是否来到这个,您也没有上岗证,养育的过程中也没有人来考核您是否合格。不管您养育的怎样,还要心安理得地享受孩子对您的尊敬、孝顺。无论您在外面遇到什么,回到家您就可以高高的凌驾于孩子之上,对他理所当然的指挥来指挥去,这些都是为什么?就因为他是您的孩子?!请记住,孩子并不属于您,他只是经由您来到这个,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之前,我对于一些家庭育儿的书籍和理论不屑一顾,认为自己不需要被人教该怎样做妈妈,对一些心灵成长的书籍和理论更是嗤之以鼻,认为它们都是无用的心灵鸡汤,不需要它来辅助我成长。现在看来,可笑至极。

我们用漂亮的衣服装扮身体,用各种美食填满我们的胃,用昂贵的护肤品试图延长容颜的老去,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想过用学习去武装我们的心灵?我们整天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寻找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而其实应该读书,应该学习的恰恰是为人父母的我们。

现在,我已明白,教育孩子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给他无条件的爱、理解和接纳就可以。我非常感谢我的女儿,她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来唤醒我,让我看见我自己,看见我的内在小孩——一个不会爱、还在索取爱的小孩。

感谢我的女儿给我学习成长的机会。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我彷徨无助的时候,我预约了家庭心理治疗,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起了观呼吸,使我的内心越来越平静。执行“三不”增长了孩子的力量,也让我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

反复看了静心三本书后,我打开了知识新的大门,一步一步刷新认知,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的我,才发现自己在知识上是多么的匮乏。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经过心理治疗及老师的指导,对于处理具体事情也有了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我的信心!虽然我现在做的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会一直努力,相信我终会用爱将女儿的黑暗照亮!

后,我再次呼吁各位父母:不要再试图去改变孩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只要我们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自己做出改变,作为镜子的孩子也会随之发生我们意想不到的改变!

请相信孩子!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癫痫、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心理障碍、躁狂症、焦虑症、人格分裂等重症精神心理疾病。

擅长:抑郁症、心理障碍、焦虑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恐惧症等精神心理疾病诊疗。

擅长: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强迫症、恐惧症、心理障碍、人格分裂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