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脑瘫会有遗传性吗
虽然现在的医学水平越来越发达,虽然一些孕妇在怀孕期间非常的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的环境,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先天性的脑瘫儿会出现在这个上。当生下了脑瘫儿后,往往会带给整个家庭无尽的痛苦。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脑瘫儿的出现呢?和遗传有关系吗?
先天性脑瘫即先天性脑性瘫痪,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但是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却固定不变。
母体因素
母亲智力低下是脑性瘫痪重要的危险因素。母亲患癫痫、孕前患甲亢、或有2次以上死胎者与脑性瘫痪明显相关。
遗传因素
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脑性瘫痪中影响越来越重要。近亲有癫痫、脑性瘫痪及智能低下中的2种因素者占脑性瘫痪很大比例。也有人认为,虽然遗传因素不是脑性瘫痪的主要原因,但存在着与脑性瘫痪有关的易感因素,例如:有些婴儿在严重损伤后即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而另外一些婴儿中虽有同样损伤并不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故此,仅提示有遗传因素的可能。
先天性脑瘫儿是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如果妈妈的智力低下,就要避免生孩子,要禁止近亲结婚生孩子。当然如果胎儿出生的时候,因为产道对头部有严重的挤压,医生操作不当,产钳伤害到宝宝的头部等,也会导致宝宝出现脑瘫的。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有哪些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脑性瘫痪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日复一日,有耐心地训练。各种功能的恢复主要靠在医生和家长的帮助下由患儿自己锻炼。所以,各种动作必须先让患儿适应。如不会坐的患儿,让他自己坐.也可以把一个功能分解成几个动作让患儿联系,每天的训练时间要有计划且不要过长,以免患儿产生疲乏,厌倦,反感,不愿合作等不良情绪.训练要多样化,使患儿觉得有新鲜感,以提高他们训练的积极性。
2、不代替原则。
脑性瘫痪儿童每一项动作不可能都能由自己来完成,家长必须帮助他们。但必须强调的是,帮助绝不是代替。如吃饭,有的患儿自己能慢慢吃,但姿势不正确,容易把衣服弄脏,家长只能帮助纠正其不正确的姿势,而不能喂他们吃。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帮助患儿用正确的姿势来拿勺吃饭,时间长了就会习惯,孩子能自己吃饭了。
3、不过分照顾原则。
许多患儿家长总因可怜孩子而不自觉的过分照顾;实际上这既无必要,又不利于孩子的训练。久而久之,过多的关照势必养成孩子的懒惰和依赖心理。因此,训练时一定要让患儿配合每一个动作。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时,家长可以拿玩具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各个动作上,但切勿过分照顾;凡是患儿自己能完成的动作,尽量让他们自己完成。
4、不断重复原则。
脑性瘫痪儿童每恢复一项功能,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地进行训练,才能终巩固下来。同时,只有待某一动作定性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的训练。训练时要遵循示范,等待,鼓励,再等待,再示范的原则。因患儿每完成一个动作都相当困难,并且会经常出现反复(如有的患儿能独立走几步了,过几天却又一步也走不了)。所以,患儿对每项功能,每个动作,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得到终的恢复。
5、避免不正常用力原则。
由于患儿长期处于某种异常的活动范围之内,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肢体异常。引起异常姿势的主要原因是不正常用力问题,不正常用力越严重,异常姿势也越严重。如果不正常用力得不到及时纠正,必然使患儿肌张力增高,导致功能障碍的加剧。因此避免不正常用力,是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患儿在平路上勉强能够行走时,就不要急于让他练习跨越障碍物,或上,下楼梯。
6、正面激励原则。
由于许多患儿因各种原因而从没有进行过规范的关节活动和训练。因此,一旦接受大运动量、分解式的强化功能训练,便难以接受。多数患儿会出现哭闹和不配合现象而影响康复训练效果。所以不仅要根据患儿的体质、心态等,合理地、有计划地
安排训练时间,避免患儿过于疲劳而产生厌倦,反感情绪。日常训练中要尽量想办法引导患儿的注意力,要充分了解患儿心理,注意利用语言、儿歌或物品来引起患儿训练兴趣;注重少批评多表扬,练得好还可以适度奖励,让孩子经常保持一种成就感。必须明白,过于溺爱或吓唬打骂都会使患儿造成心理压力,进而逃避、拒绝配合训练,而终影响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