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痔”,
痔疮作为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
症状多表现为排便困难、便血等。
许多人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就以为自己是得了痔疮,
并不在意。
但其实便血不仅是痔疮的症状,
还可能是肠癌的前兆。
都是便血,有什么不同?
因为痔疮和肠癌都会有便血的症状,仅从表面症状来判断很多人都容易混淆,所以当发现多次便血或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一般来说,痔疮引起的便血大多是鲜红色的,大便本身的性状通常不会发生变化。肠癌引起的便血可能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并伴有排便习惯、形状的改变,如出现粘液脓血便。
“年轻化”的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这种过去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癌症,现在已经“悄悄”盯上了30岁左右的年轻人。
肠癌会更“偏爱”这些人:
饮食不健康
作息不规律
生活方式不健康
大肠癌有哪些蛛丝马迹?
大肠癌早期症状常常并不明显。大便形状和颜色突然改变、便血,腹痛、腹胀等都有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报”。
而晚期的大肠癌可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出现腹部包块,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如何预防大肠癌
1.合理饮食,多吃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比如菠菜、芹菜、水果等,保持大便的通畅,少吃高脂肪、高热量、油腻的饮食,比如肥肉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
3.多运动,适当锻炼。
4.定期检查。大肠癌不是一日而就的,病变往往经历“息肉—腺瘤—大肠癌”三部曲,从肠息肉慢慢“黑化”而来的,这个过程常常需要5-10年。医生建议,50岁以上人群的至少2-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如果自身有高危因素、遗传家族史的,每年定期做一次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