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是脊柱微创领域的重要进展,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优势。该技术通过两个独立的通道——内镜观察通道和器械操作通道——完成手术操作,兼顾视野清晰性与操作灵活性,为复杂脊柱病变提供了一种更精细的解决方案。
一、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
UBE技术的核心在于“双通道设计”:一个通道用于高清内镜成像,另一个通道用于器械操作。与传统单通道内镜(如椎间孔镜)相比,双通道设计避免了视野与器械的相互干扰,操作角度更大,可灵活使用常规手术器械处理深部组织。例如,在腰椎管狭窄病例中,医生可同时完成椎板切除、黄韧带清理及神经根360度减压,实现“全面减压”目标。
其临床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微创性与安全性:仅需两个0.7–1.5厘米的切口,术中出血通常不足20毫升,显著降低肌肉损伤和术后感染风险。
2.脊柱结构保护:通过天然解剖间隙进入,避免破坏关节突关节及椎旁韧带,极大限度保留脊柱稳定性,减少邻近节段退变风险。
3.高效减压:内镜放大视野结合多角度器械操作,尤其适合处理钙化韧带、游离髓核或椎管重度狭窄等复杂病变。
二、适应症扩展与临床应用
UBE技术开始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现已拓展至多种复杂脊柱疾病:
腰椎病变:包括巨大椎间盘脱出、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术后翻修等。
颈椎与胸椎疾病:如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后路减压、胸椎黄韧带骨化导致的椎管狭窄。
高龄高危患者:宿迁案例中,UBE为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的72岁患者成功实施双侧减压,术后4天即可下床活动。
三、临床效果验证
多项研究证实了UBE的长期有效性:
疼痛与功能改善:海南一项针对80例患者的研究显示,术后12个月腰部VAS评分从5.72分降至0.87分,ODI功能障碍指数从60.23%降至6.75%,JOA腰椎功能评分显著提升。
快速康复:北京航天总医院病例中,患者术后次日疼痛缓解,早期可下床;苏州市第三医院患者术后一周恢复工作。
四、技术配套发展与局限
UBE的发展也推动了配套器械的优化,如专用内镜通道设计、射频消融探头等,提升了深部操作的精确性。然而,该技术仍存在学习曲线陡峭、手术时间较长(常需2–3小时)等问题,对医生经验要求较高。此外,严重脊柱畸形、椎体滑脱Ⅲ度以上或马尾综合征患者仍需开放手术干预。
结语
UBE技术通过双通道协同操作,在脊柱微创领域实现了从“单纯减压”到“精细化重建”的转变。其适应症广泛性、结构保护性和快速康复特点,尤其为复杂脊柱退变患者及高龄群体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路径。随着操作标准化及长期随访数据的完善,UBE有望成为脊柱疾病阶梯化治疗中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