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神经外科疾病诊疗指南》数据显示,我国三叉神经痛发病率约为52.2/10万,患者群体超70万,其中近80%患者曾经历“治疗-复发-再治疗”的恶性循环,部分患者因长期受疼痛折磨,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丧失正常生活能力。为何三叉神经痛“久治不愈”?昆明康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何栋源医生结合3000余例临床病例,拆解患者易陷入的治疗误区,帮患者避开康复“绊脚石”。
误区一:把“止痛”当“治好”,依赖药物不就医
“很多患者发作时吃片止痛药缓解,疼痛消失就以为没事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会让病情越拖越重。”何栋源医生指出,门诊中约65%的患者在发病初期,仅通过服用卡马西平等止痛药控制症状,却未到医院明确病因。他解释,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由血管压迫神经引起,继发性可能与肿瘤、炎症、囊肿等病变相关,若未针对性治疗病因,止痛药效果会逐渐减弱,剂量不断增加,还可能引发头晕、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止痛只是临时手段,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才能制定根治方案。”
误区二:轻信“微创根治”宣传,忽视术前精准评估
近年来,各类“微创根治三叉神经痛”的广告层出不穷,不少患者被“无痛、快速、不复发”的宣传吸引,盲目选择非正规机构治疗。何栋源医生透露,曾接诊一位患者,在某机构做了“射频消融微创治疗”后,不仅疼痛复发,还出现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的后遗症。“所谓‘微创’并非都适合所有患者,术前必须通过头颅MRI、神经功能评估等检查,明确神经压迫位置、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病变。”他强调,例如血管压迫型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显微血管减压术,若盲目选择射频、伽马刀等方式,可能因治疗不彻底导致复发,或损伤神经引发并发症。
误区三:术后忽视护理,不良习惯诱发复发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护理不当,复发率会增加30%以上。”何栋源医生提醒,许多患者术后认为“万事大吉”,恢复期间仍保持熬夜、吸烟、饮酒、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不良习惯,或不按医嘱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导致神经修复受阻,疼痛再次发作。临床中还有患者术后过度紧张,频繁触摸面部、不敢说话进食,反而引发面部肌肉紧张,加重神经刺激。何医生建议,术后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面部受凉、受压,同时遵医嘱进行面部功能训练,补充B族维生素促进神经修复,定期复查监测神经恢复情况。
误区四:混淆“三叉神经痛”与“牙痛”,误诊误治耽误时机
“约20%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初会被误诊为牙痛,甚至做了拔牙手术,疼痛却丝毫未缓解。”何栋源医生指出,三叉神经痛的疼痛多为单侧面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像“电击样”“刀割样”,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常由洗脸、刷牙、说话等动作诱发;而牙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伴随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等症状,两者有明显区别。他建议,若出现面部疼痛,应先到口腔科排除牙齿问题,若牙齿检查正常,需及时到脑科医院或神经外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是否为三叉神经痛,避免因误诊错过极佳治疗期。
昆明康瑞脑科医院:精准诊疗+个性化方案,破解三叉神经痛“复发难题”
针对三叉神经痛“诊断难、易复发、治疗方案因人而异”的特点,昆明康瑞脑科医院组建了以何栋源医生为核心的神经外科诊疗团队,打造“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术后康复-长期随访”的全流程诊疗体系。
医院配备3.0T高清头颅MRI、神经电生理监测仪等先进设备,能精准定位神经压迫位置、评估神经功能状态,明确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上,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如对血管压迫型患者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高龄、身体虚弱患者采用微创射频热凝术或球囊压迫术,兼顾疗效与安全性;术后康复阶段,康复师会指导患者进行面部功能训练,营养师定制营养方案,心理医生提供情绪疏导,全方位促进恢复;同时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跟踪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降低复发率。
截至目前,医院已为2000余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解除痛苦,术后疼痛缓解率达98%,复发率低于5%,帮助众多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生活。何栋源医生强调,三叉神经痛并非“不治之症”,只要避开误区、选对医院和治疗方案,就能摆脱疼痛困扰,切勿因盲目治疗耽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