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新增截瘫患者超12万人,其中因脊髓损伤导致的截瘫占比高达73%,而临床治疗有效率仅维持在38%左右——高发病率、低治好率的现状,让无数截瘫患者及家庭陷入“治疗迷茫”。昆明康瑞脑科医院神经康复科专家何栋源医生,结合近20年脊髓损伤与截瘫康复诊疗经验,从病因、治疗误区、科学方案三方面深度解读,为截瘫患者点亮康复希望。
为何截瘫“高发又难治”?两大核心原因成康复阻碍
“截瘫的治疗难度,根源在于脊髓组织的特殊性。”何栋源医生解释,脊髓作为连接大脑与肢体的“神经通路”,一旦因外伤、肿瘤、炎症等受损,不仅神经细胞难以再生,还可能引发脊髓水肿、瘢痕形成等继发性损伤,进一步阻断神经信号传导。另一方面,截瘫患者常伴随泌尿系统感染、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这些问题若控制不佳,会直接影响治疗进程。临床数据显示,约65%的截瘫患者因并发症反复,导致康复周期延长2-3倍,甚至出现病情恶化。
误区一:“截瘫就是‘终身瘫痪’,再治也没用”
“很多患者在确诊截瘫后,直接放弃治疗,认为‘这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何栋源医生指出,这是常见也有害的认知误区。事实上,截瘫分为完全性截瘫和不完全性截瘫,其中不完全性截瘫患者若能在损伤后6-12个月内接受规范治疗,约40%可实现肢体部分功能恢复,甚至重新站立行走。即使是完全性截瘫患者,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和并发症管理,也能显著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家属的依赖。“去年我们接诊的一位脊髓损伤患者,初期下肢完全无法活动,经过1年综合治疗,现已能借助助行器缓慢行走。”
误区二:“只盯着‘修复脊髓’,忽视并发症治疗”
部分患者和家属将所有精力放在“修复脊髓”上,盲目尝试各种宣称“能让脊髓再生”的疗法,却忽视了并发症的管理。何栋源医生强调,截瘫患者的并发症(如泌尿系统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更会直接影响脊髓修复的效果。“曾有一位患者,因长期卧床引发严重压疮,创面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不仅延误了脊髓康复治疗,还住了3个月ICU。”他建议,截瘫治疗需遵循“先控并发症、再促神经修复、后练功能康复”的逻辑,三者同步推进才能实现极佳效果。
误区三:“康复训练‘越多越好’,盲目加大强度”
“有些家属为了让患者快点恢复,每天强迫患者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康复训练,结果反而加重损伤。”何栋源医生提醒,截瘫患者的肌肉力量、骨骼稳定性均大幅下降,过度训练可能导致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甚至引发脊髓二次水肿。科学的康复训练需“个体化定制”,例如脊髓损伤初期,应先开展被动关节活动、呼吸训练,待身体条件允许后,再逐步增加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的强度,“就像盖房子,先打好地基,才能一层层往上建”。
昆明康瑞脑科医院:多维度发力,为截瘫患者打造“康复闭环”
针对截瘫治疗的难点与痛点,昆明康瑞脑科医院形成了系统化的诊疗优势:医院组建由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骨科、护理科组成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可精准评估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并发症风险,制定“一人一方案”的治疗计划;配备脊髓电刺激仪、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系统等先进设备,结合针灸、中药调理等传统疗法,从神经修复、功能重建、并发症管理三个维度同步发力;同时开设截瘫患者居家康复指导课程,定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指导家属做好日常护理,帮助患者在院外持续巩固康复效果,让更多截瘫患者逐步摆脱“瘫痪困境”,重拾生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