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障碍,导致患者出现异常运动和(或)姿势。这些异常运动常为模式化的扭曲动作,可呈震颤样,且常因随意动作诱发或加重。
二、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
肌张力障碍的表现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1.扭转痉挛:全身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在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下肢的运动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躯干和四肢可发生无法控制的扭转运动。
2.Meig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双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面部肌张力失调样不自主运动。
3.痉挛性斜颈:发病早期患者头向一侧转动,严重时耳部可贴近肩膀,部分患者可出现前倾、后仰姿态,病情进展后头部通常固定于异常姿势。
4.手足徐动症:表现为手和脚无目的、不自主、缓慢的、不可控制的运动。
5.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在进行写字、打字、弹钢琴等动作时,手部可能出现震颤,严重患者还可能出现摇头、手指关节疼痛等症状。
6.书写痉挛和其他职业性痉挛:主要表现为上肢和下肢的异常姿势,还可出现异常的步态,如腿僵直、足外翻等,严重情况下还可累及颈部,导致颈部肌肉僵硬,头部姿势异常。
7.发作性运动障碍:表现为突然出现且反复发作的运动障碍,疾病不发作时患者的表现是正常的。
三、肌张力障碍的诊断
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诊断步骤可分为以下三步:
1.确定患者的不自主运动是否为肌张力障碍性运动。
2.确定肌张力障碍是否为获得性。
3.明确肌张力障碍是遗传性还是特发性肌张力障碍。
四、肌张力障碍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抗胆碱能药物:适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特别是对于全身型和节段型患者,对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更为适合。
2.多巴胺能药物:用于儿童起病的全身型和节段型肌张力障碍患者。
3.抗癫痫药:主要用于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4.肉毒毒素治疗:可迅速消除或缓解肌肉痉挛,重建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力量平衡,改善肌肉异常或过度收缩相关的疼痛、震颤、姿势异常、运动障碍等表现,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物理治疗
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如热疗、按摩、针灸等,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关节活动范围,减轻肌肉紧张和僵硬。
(三)手术治疗
1.脑深部电刺激(DBS):目前认为药物难治性遗传性或特发性单纯型肌张力障碍是DBS的较佳适应证,全身型、节段型和颈部肌张力障碍都具有确切的疗效。
2.选择性痉挛肌肉切除术和周围神经切断术:选择性外周神经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或反复肉毒毒素注射疗效欠佳的颈部肌张力障碍,必要时可以附加肌肉切除术。
(四)康复和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其理解疾病的性质,建立对疗效的合理预期。帮助患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情绪波动,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五、昆明康瑞脑科医院陈鸿耀主任与肌张力障碍治疗
昆明康瑞脑科医院的陈鸿耀主任作为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擅长运用脑立体定向技术、脑深部核团刺激术及神经刺激调控技术治疗帕金森病、癫痫、特发性震颤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在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面同样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精准运用周围神经嵌压松解术,为众多中风、偏瘫引起的肌张力障碍患者带来了希望。
六、患者就诊案例
45岁的刘先生是一位中风后遗症患者,患有肌张力障碍,主要表现为右侧肢体肌肉僵硬、动作迟缓。他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在朋友的推荐下,刘先生来到了昆明康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寻求陈鸿耀主任的帮助。陈主任对刘先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详细了解了他的病情和治疗经历。根据刘先生的具体情况,陈主任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决定采用周围神经嵌压松解术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陈主任凭借其精湛的技术,精准地定位并解除了引起肌张力障碍的神经嵌压。术后,刘先生的右侧肢体肌张力明显降低,动作迟缓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但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昆明康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在陈鸿耀主任的带领下,为众多肌张力障碍患者提供了专业的治疗和康复指导。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正遭受肌张力障碍的困扰,建议尽早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