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带状疱疹诊疗指南(2023年版)》数据显示,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超30%,其中约10%-20%患者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这种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部分患者疼痛评分达8-10分(共10分),严重影响睡眠与生活质量,超30%患者因剧烈疼痛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治疗方式不当,近60%患者陷入“疼痛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困境,甚至有人因长期疼痛丧失劳动能力。带状疱疹神经痛,已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折磨者”。
解密带状疱疹神经痛:为何会“久治不愈”?根源在神经损伤
昆明康瑞脑科医院何栋源医生指出,很多患者误以为带状疱疹神经痛只是“皮肤表面的痛”,实则其核心是“神经损伤”。带状疱疹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内,发病时不仅会引发皮肤水疱,还会破坏神经纤维,导致神经异常放电,进而产生烧灼痛、电击痛、针刺痛等剧烈症状。若在发病早期未及时控制病毒复制、修复神经损伤,受损神经会逐渐出现“病理性重构”,即使水疱消退,疼痛也会持续存在,形成慢性神经痛。何医生强调,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关键是“尽早干预、修复神经”,而非单纯“止痛”。
误区一:“水疱消了就没事”,错过神经修复黄金期
“常见的误区就是患者看到水疱结痂,就认为病好了,擅自停药。”何栋源医生无奈表示。带状疱疹的治疗分为“抗病毒期”与“神经修复期”,水疱消退仅代表病毒复制得到控制,但受损的神经仍需持续治疗。若此时停止干预,约40%患者会在1个月后发展为慢性神经痛。何医生提醒,带状疱疹发病后72小时是抗病毒黄金期,而神经修复需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需遵医嘱完成全疗程治疗,才能降低慢性痛风险。
误区二:“只靠止痛药缓解”,治标不治本还伤身体
在门诊中,何栋源医生经常遇到长期依赖止痛药的患者。很多人认为“只要不疼就行”,长期服用布洛芬、氨酚待因等药物,却不知这类药物只能暂时抑制疼痛信号,无法修复受损神经,长期使用还可能引发胃肠道溃疡、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更严重的是,长期疼痛会导致“痛觉敏化”——大脑对疼痛信号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即使轻微刺激也会引发剧烈疼痛,陷入“越吃止痛药,越疼”的恶性循环。何医生强调,科学治疗应是“止痛+神经修复”双管齐下,而非单纯依赖止痛药。
误区三:“迷信偏方根治”,花钱又延误规范治疗
“还有患者被‘偏方根治神经痛’的宣传误导,白白浪费时间与金钱。”何栋源医生举例,曾有患者尝试“草药外敷”“针灸放血”等偏方,结果不仅疼痛未缓解,还因皮肤刺激引发感染,错过极佳治疗时机。何医生明确指出,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遵循“抗病毒、营养神经、调节神经兴奋性”的科学原则,目前临床常用的规范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剂、神经调控治疗(如脉冲射频、经皮神经电刺激)等,不存在“偏方根治”的可能,盲目尝试偏方只会延误病情。
误区四:“忽视心理干预”,情绪问题让疼痛“雪上加霜”
“很多人忽略了,心理状态与疼痛感受密切相关。”何栋源医生解释,长期剧烈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而负面情绪会进一步放大疼痛感受,形成“疼痛→情绪差→更疼”的恶性循环。在临床中,约50%慢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伴有心理问题,但仅有10%接受过专业心理干预。何医生强调,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时,需同步关注患者心理状态,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负面情绪,才能更好地改善疼痛症状。
昆明康瑞脑科医院: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止痛康复港湾”
作为专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的专业医院,昆明康瑞脑科医院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医院拥有以何栋源医生为核心的专家团队,能通过精准评估(如神经功能检查、疼痛评分量表)明确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同时,医院配备先进的神经调控设备(如脉冲射频仪、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可有效修复受损神经、调节神经兴奋性,从根源缓解疼痛;此外,医院还建立了“医疗+康复+心理干预”一体化服务模式,在控制疼痛的同时,同步开展神经营养治疗与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摆脱疼痛困扰。在这里,每一位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都能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重新找回无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