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0万带状疱疹新发病例,其中约20%-30%的患者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50%的PHN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年,甚至长达数十年。这种慢性疼痛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导致40%的患者出现中重度睡眠障碍,20%的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形成"疼痛-失眠-情绪恶化-疼痛加重"的恶性循环。
【误区一:认为"疱疹消了痛就没了"】
何栋源医生指出,极大的误区就是患者以为皮肤疱疹愈合就意味着疾病痊愈。实际上,带状疱疹病毒早已对神经造成实质性损伤,即使皮疹消退,被破坏的神经节和神经纤维仍会持续发送错误疼痛信号。这种神经病理性疼痛需要专门的治疗方法,普通的止痛药根本难以起效。
【误区二:盲目依赖单一止痛药物】
许多患者长期服用常规止痛药,却发现效果越来越差。何栋源医生解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需要针对性地使用钙通道调节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特殊药物。单纯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常规止痛药,不仅无法有效止痛,还可能带来胃肠道、肝肾损伤等副作用。
【误区三:忽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发病后3个月内是治疗的"黄金窗口期"。何栋源医生强调,早期积极干预可显著降低慢性疼痛发生率。然而很多患者在此期间只关注皮疹治疗,忽视疼痛管理,等到疼痛固化为慢性状态时才寻求专科帮助,此时治疗难度大大增加,疗效也大打折扣。
【误区四:治疗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个体化的综合方案。何栋源医生发现,很多患者治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频繁更换医生和方案,或者疼痛稍缓解就擅自停药。这种不系统、不持续的治疗方式,无法真正修复神经功能,导致疼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误区五:忽视心理干预的重要作用】
慢性疼痛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疼痛感知。何栋源医生指出,单纯依靠药物而忽视心理干预,治疗效果事倍功半。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手段,能有效打破"疼痛-情绪"恶性循环,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明康瑞医院:多维度疼痛管理】
昆明康瑞医院疼痛科在何栋源医生带领下,采用"药物干预+神经阻滞+物理治疗+心理支持"的四维一体治疗方案。医院拥有先进的疼痛评估设备,开展脉冲射频、臭氧介入等微创治疗,同时注重患者教育和社会功能重建,帮助患者真正摆脱疼痛困扰,重拾生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