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出血患者约150万,其中超200万患者处于脑出血后遗症阶段,表现为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更令人担忧的是,临床调研发现,约90%的患者家庭在康复过程中因认知偏差陷入治疗误区,导致康复周期延长3-6个月,甚至加重肢体功能障碍,错过发病后6个月的“黄金康复期”。
误区一:“卧床养着更安全”?何栋源医生:长期卧床易引发多重并发症
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康复科何栋源医生首先指出常见的误区:“很多家属认为脑出血后患者身体虚弱,卧床休息更安全,实则这是错误认知。”他解释,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反而增加康复难度。正确做法是在医生评估后,发病后1-2周即可开展早期床上康复训练,如肢体被动活动、翻身训练,逐步为后续站立、行走打下基础。
误区二:“依赖药物就能康复”?何栋源医生:药物+康复训练缺一不可
不少家庭将康复希望完全寄托在药物上,认为“吃够药就能恢复正常”。对此,何栋源医生强调:“药物主要用于控制血压、预防再次出血及改善脑循环,无法直接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脑出血后遗症的康复核心是神经功能重塑,必须结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纠正异常步态)、语言训练(从单音到短句)、吞咽功能训练(改善进食呛咳),才能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误区三:“康复训练越用力越好”?何栋源医生:盲目训练易致二次损伤
部分家属急于求成,强迫患者进行超出能力范围的训练,如过度牵拉瘫痪肢体、过早练习行走。何栋源医生提醒:“脑出血后患者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盲目高强度训练可能导致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甚至引发再次脑出血风险。”科学的康复训练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专业康复师根据患者肌力、平衡能力制定个性化方案,从简单动作开始,逐步提升训练强度。
昆明康瑞医院:科学康复体系,助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少走弯路
昆明康瑞医院在脑出血后遗症诊疗领域具备显著优势:一是专业评估先行,由何栋源医生领衔的团队,通过神经功能评估、运动能力评估等,精准判断患者病情,避开常见康复误区;二是多维度康复方案,整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如针灸、低频脉冲)、作业治疗(生活技能训练)、言语治疗等,形成“评估-治疗-随访”的闭环体系;三是个性化指导,康复师一对一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训练方法,避免家庭康复中的错误操作,帮助患者在黄金康复期内高效恢复,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