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心梗、脑梗的“元凶”,但可怕的是,50%以上的患者在血管狭窄70%前毫无症状!许多人直到突发胸痛、偏瘫才就医,此时血管已严重堵塞,治疗难度大增。我院临床数据显示:早期动脉硬化筛查可使脑梗风险降低60%。如何发现“隐形”病变?哪些技术能精准评估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一、为什么50%患者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隐匿性
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进展性疾病,早期仅表现为血管内膜增厚或微小斑块,不会立即影响血流,因此患者可能毫无不适。但以下人群需高度警惕: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持续受损);
长期吸烟、酗酒者(加速斑块形成);
有家族心脑血管病史者(遗传易感性);
40岁以上男性或绝经后女性(激素保护作用下降)。
典型案例:我院接诊的52岁患者张先生,体检血脂略高但无不适,经我院颈动脉超声+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发现左冠状动脉狭窄已达65%,及时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后避免了心梗危机。
二、精准筛查技术:我院如何让“隐形斑块”无所遁形?
传统体检(如普通血脂检测)难以发现早期病变,我院依托国际领先的影像学技术和功能学评估手段,实现动脉硬化的精准诊断:
1.高分辨率血管超声——看清斑块“真面目”
颈动脉超声:无创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和斑块性质(软斑、钙化斑);
血管内超声(IVUS):高清呈现冠脉管腔结构,精准测量斑块负荷(我院检出率较常规造影提高30%)。
2.冠脉CTA+AI分析——预测斑块破裂风险
采用256排螺旋CT进行冠脉造影(CTA),结合AI算法评估斑块稳定性:
低密度斑块(易损斑块):破裂风险高,需紧急干预;
钙化积分:量化冠脉钙化程度,预测未来10年心梗概率。
3.血流储备分数(FFR)——判断是否需手术
对中度狭窄(50%-70%)患者,通过FFR检测模拟血流压力差,避免过度支架植入(我院FFR指导治疗使不必要手术减少40%)。
三、专家提醒:这些信号提示您的血管可能已“告急”
即使无症状,以下表现需尽快就医筛查:
间歇性跛行(走路时下肢酸痛,休息后缓解);
短暂性视力模糊或言语不利(可能为颈动脉斑块脱落);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冠状动脉缺血导致心功能下降)。
动脉粥样硬化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早期筛查1小时,可能避免未来一场抢救!依托我院精准技术和多学科团队,助您主动掌握血管健康主动权。别等“堵了”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