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李女士因脑出血后遗症导致右侧肢体严重肌张力增高,手臂僵硬弯曲无法伸直,行走时足尖着地,十年来依赖药物和康复治疗但效果有限。长期痉挛带来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让她几乎失去生活信心。在昆明康瑞医院,陈鸿耀医生团队为其进行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后配合康复训练。三个月后,李女士的肌张力明显下降,关节活动度改善,终于能自主完成穿衣、吃饭等日常动作。这个案例证明: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可能是打破僵局的关键!
肌张力高的根源:神经调控失衡
肌张力高(痉挛状态)常见于脑瘫、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表现为肌肉持续异常收缩,导致关节僵硬、姿势异常甚至疼痛。陈鸿耀医生解释,其本质是大脑或脊髓对肌肉的抑制信号减弱,运动神经持续兴奋。传统药物(如巴氯芬)虽能暂时缓解,但长期使用易耐药且副作用明显。对于中重度患者,手术干预可精准调整神经信号,从源头解决问题。
手术方案选择:从神经阻断到微创松解
根据患者年龄、病因和痉挛程度,手术方式需个体化制定。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通过切断部分过度活跃的神经纤维,降低异常肌张力,尤其适合脑瘫儿童;周围神经缩窄术(PNR)则针对局部痉挛肌肉群,创伤更小;对于已出现肌腱挛缩的成年患者,可能需结合肌腱延长或松解术。陈鸿耀医生强调,术前需通过动态肌电图、步态分析等精准评估,确保"该切的切,该留的留"。
手术时机:越早干预,功能恢复越好
许多家属认为"等孩子长大再做手术",实则可能错过极佳窗口期。陈鸿耀医生指出,6岁以上脑瘫儿童若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干预,避免骨骼畸形进展;脑卒中或脊髓损伤患者则在病情稳定后3-6个月评估手术必要性。早期手术不仅能缓解痉挛,还能为后续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极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
术后康复:决定效果的关键
手术并非终点,而是功能重建的起点。术后需立即开展抗痉挛体位管理、关节活动度训练及步态重塑。陈鸿耀医生团队采用"手术-康复一体化"模式,在昆明康瑞医院,每位患者术后都会由康复师定制阶段性计划,例如:第一阶段(术后1周)以被动活动为主,第二阶段(1个月后)加入主动抗阻训练,第三阶段(3个月后)强化生活能力。忽视康复可能导致手术效果大打折扣。
昆明康瑞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三大优势
针对顽固性肌张力障碍,昆明康瑞医院以精准评估、阶梯治疗、全程管理为核心优势:
多学科联合诊疗:神经外科、康复科、中医科专家共同制定方案;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确保手术精准度,避免不必要的神经损伤;
终身随访体系:术后1年、3年、5年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康复策略。
陈鸿耀医生提醒:"肌张力高并非无解难题,通过科学评估和精准手术,许多患者能重获生活自理能力。"如果您正因痉挛问题困扰,建议携带既往检查资料到院评估,探寻更多治疗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