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康瑞医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有一位备受患者信赖的专家——何栋源主任。他作为神经内科首席专家、神经调控中心主任,更是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的成员,同时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师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周衡教授。何栋源主任在脊髓损伤等众多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患者和家属都迫切地想知道脊髓损伤后身体功能是否还能恢复。今天,我们就邀请何栋源主任为大家详细解读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关键点,并分享一个真实的患者就诊案例。
一、脊髓损伤的恢复潜力:科学认知是关键
1.损伤类型决定恢复空间:脊髓损伤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完全性损伤是指脊髓横断性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功能完全丧失,这类患者恢复难度较大;而不完全性损伤则是脊髓部分受损,保留部分神经传导功能,通过康复有较大可能恢复部分功能。
2.神经可塑性,恢复的生物学基础:现代医学证实,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神经可塑性”,即未受损的神经细胞可通过代偿性重组,部分替代受损功能。早期康复能有效激活这一机制,为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3.黄金康复期:脊髓损伤后的前6个月是功能恢复的“黄金窗口期”,此时神经修复潜力较大。但需要明确的是,即使超过此阶段,持续康复仍能改善功能,患者不应放弃希望。
二、康复关键点:分阶段、全方位干预
1.第一阶段:急性期(伤后1-3个月)
目标: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启动基础训练。
具体措施
体位管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保持关节功能位,避免挛缩。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咳嗽训练,预防肺部感染。
被动关节活动:由家属或治疗师辅助完成四肢关节活动,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
2.第二阶段:恢复期(伤后3-12个月)
目标:增强肌力、平衡能力,逐步恢复生活自理。
具体措施
坐位训练:从床边坐立到独立坐稳,逐步延长至30分钟以上。
肌力训练:利用弹力带、哑铃等工具进行抗阻训练,重点强化核心肌群和下肢力量。
平衡训练:在坐位或站立时进行重心转移练习,如伸手取物、交替抬腿等。
3.第三阶段:后期康复(1年后)
目标:提高功能性动作,助力患者回归社会。
具体措施
步行训练:对于不完全损伤患者,可尝试减重步行训练或使用辅助器具(如助行器)进行练习。
手功能训练:通过抓握、捏取等精细动作练习,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团体支持等,帮助其适应长期康复过程。
三、现代康复技术:突破传统局限
1.机器人辅助训练:外骨骼机器人可帮助下肢瘫痪患者模拟步行,刺激神经重塑,为患者带来新的康复希望。
2.功能性电刺激(FES):通过电流激活瘫痪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和肌力,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提高肌肉功能。
3.干细胞治疗(实验阶段):虽然目前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仍处于实验阶段,但它为神经修复提供了潜在可能,未来有望在临床应用中取得突破。
四、家庭康复实用技巧
1.环境改造
移除家中障碍物,加装扶手、防滑垫,为患者创造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确保轮椅通道宽度≥80cm,方便患者使用轮椅活动。
2.自主训练
患者可进行床上桥式运动(抬臀)以强化腰背力量。
坐位投掷小球,锻炼躯干旋转和平衡能力。
3.并发症预防
每日检查患者皮肤,预防压疮的发生。
定时排尿,避免泌尿系统感染。
五、患者就诊案例:何栋源主任助力患者重拾生活希望
患者张先生,30岁,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遭受脊髓损伤,导致双下肢瘫痪。在伤后的一个月,张先生的家人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了昆明康瑞医院,找到了何栋源主任。何栋源主任详细地为张先生进行了检查评估,确定其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结合张先生的具体情况,何主任为其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与康复方案。在急性期,何主任重点关注张先生的体位管理、呼吸训练和被动关节活动,确保病情稳定,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何主任还对张先生及其家属进行了康复知识的宣教,指导他们在家中如何正确地照顾患者。进入恢复期后,何栋源主任为张先生安排了一系列康复训练,包括坐位训练、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何主任不断鼓励张先生,调整训练强度和方法,以确保训练效果。经过数月的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张先生的肌力逐渐增强,平衡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已经能够在辅助器具的帮助下进行短距离的行走。在后期康复阶段,何主任继续为张先生提供指导,帮助他进行步行训练和手功能训练,同时关注他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心理支持。如今,张先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他已经能够重新融入社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脊髓损伤的康复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虽然完全恢复可能受到一定限制,但通过早期干预、分阶段训练、家庭支持以及像何栋源主任这样专业医生的精心治疗,患者仍能显著提升功能独立性。如果您或您的身边有人遭受脊髓损伤的困扰,请不要放弃希望,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与医生紧密合作,共同开启康复之路,未来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