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张大爷(化名)患帕金森病8年,药物效果越来越差,双手颤抖得像"筛糠",走路时常突然"冻住"。身为书法家的他,已经三年没能提笔写字。在昆明康瑞医院,陈鸿耀教授为他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后三个月调试期结束,张老师颤抖的双手奇迹般稳定下来,现在不仅能重新执笔书写,还能陪老伴去公园散步。"感觉像是重获新生",他激动地说。
帕金森手术:当药物失效后的"生命转机"
陈鸿耀教授指出,帕金森病患者在经历3-5年"蜜月期"后,约50%会出现药物疗效减退、异动症等难题。这时,手术治疗就成为关键选择。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和苍白球毁损术(PVP),其中DBS因其可逆、可调节的特点,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金标准"。手术极佳时机是在药物失效但尚未完全丧失行动能力时,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效果。
DBS手术:大脑里的"智能开关"
"DBS就像给大脑装了个'起搏器'。"陈鸿耀教授形象地解释。手术将电极精准植入大脑特定核团(如STN或GPi),通过发放电脉冲来调节异常的神经电活动。与毁损手术不同,DBS的优势在于可以术后不断调整参数,适应病情变化。昆明康瑞医院采用新的3.0TMRI引导定位技术,将电极植入误差控制在0.3mm以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手术适应症: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
陈鸿耀教授特别强调,DBS手术有严格筛选标准:确诊原发性帕金森病、对左旋多巴曾有良好反应、无明显痴呆或精神症状等。医院独创的"三维评估体系"包括运动症状评分、认知功能测试和心理评估,确保每位手术患者都能获得极大收益。曾经有位患者因合并严重抑郁症被暂缓手术,经过心理干预达标后才获得手术机会,终取得满意效果。
术后管理:决定手术成败的"下半场"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程控才是真正的挑战。"陈鸿耀教授说。DBS术后需要多次调试参数,这个过程可能持续3-6个月。昆明康瑞医院配备专业的程控团队,采用国际先进的"症状-参数"匹配算法,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视频记录,实现个性化精准调控。一位术后患者经过12次调试,终于找到极佳参数组合,异动症改善率达80%。
手术并发症:如何将风险降到更低
针对患者关心的手术风险问题,陈鸿耀教授表示,在现代精准医疗技术下,DBS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已低于2%。医院采取三重保障措施:术中使用微电极记录验证靶点、术后立即进行CT验证电极位置、建立并发症快速响应机制。即使是出血、感染等风险,也有完善的应急预案。曾有一例高龄患者术后出现轻微言语不清,经过及时调整参数,一周内完全恢复。
"帕金森病不该夺走人生的尊严。"陈鸿耀主任说。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即使中晚期患者也能重获生活自理能力。在昆明康瑞医院,我们不仅提供顶尖的手术治疗,更致力于为每位患者制定贯穿疾病全程的个性化管理方案,让患者摆脱颤抖的人生。
昆明康瑞医院的治疗优势:
作为西南地区功能神经外科旗舰单位,昆明康瑞医院拥有完整的帕金森病诊疗链:从早期药物优化、中期手术评估到术后康复管理。陈鸿耀教授领衔的团队年均完成DBS手术150余例,成功率居全国前列。医院配备亚洲首个"术中CT-MRI"融合手术室,实现手术全程可视化。更难得的是,这里建立了长达10年的术后随访体系,确保患者获得终身医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