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共济失调是由于深感觉(即肌肉、肌腱、关节等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传导通路受损,导致患者在运动时不能准确感知身体的位置、动作和力量,从而出现运动不协调的一种病症。它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内部的“信号干扰器”,打乱了神经系统正常的指令传递,使身体的运动失去了精准的控制。今天,让我们跟随昆明康瑞医院的何栋源医生,一起深入了解感觉性共济失调的特点。
何栋源医生是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内科首席专家,神经调控中心主任,国际神经修复学会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师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周衡教授,一直致力于神经病学科临床治疗、预防、康复医学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先后在南京三甲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深造,对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见解,尤其擅长运用“神经靶向调控修复技术”诊疗各种神经病学科疾病。在多年的诊疗经验中,摸索出一套以“神经修复治疗”为主,融入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理论,用特色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使众多患者达到临床康复。
感觉性共济失调的特点
步态异常
(1)闭目难立征阳性
这是感觉性共济失调的一个典型表现。患者在睁眼时,可能能够勉强维持正常的行走姿势,但一旦闭上眼睛,就会立即失去平衡,站立不稳,甚至摔倒。何栋源医生解释说,这是因为闭上眼睛后,视觉对平衡的辅助作用消失,而深感觉受损使得患者无法依靠本体感觉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2)步态不稳
何栋源医生表示;患者的步态通常表现为摇晃、蹒跚,如同醉酒一般。他们在行走时,双脚间距加宽,步幅大小不一,行走速度缓慢。而且,患者往往难以直线行走,容易偏向一侧。这种步态的异常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行动能力,还增加了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肢体运动不协调
(1)动作笨拙
昆明康瑞医院何栋源医生指出;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在进行日常的肢体活动时,会显得格外笨拙。例如,在拿取物品时,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导致动作不准确,经常出现抓空或碰倒物品的情况。在穿衣、系扣子等精细动作方面,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需要花费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肢体颤抖
患者的肢体在运动时可能会出现不自主的颤抖。这种颤抖并非像帕金森病那样的静止性震颤,而是在进行动作时出现,尤其是在需要精确控制肌肉力量和动作幅度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何栋源医生指出,这是由于深感觉受损,肌肉无法得到准确的运动指令,导致肌肉张力异常,从而引起颤抖。
深感觉障碍
(1)位置觉丧失
昆明康瑞医院何栋源医生表示;患者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感知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肢体处于何种位置,也难以感知肢体的运动方向。这使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上下楼梯、跨越障碍物时,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导致摔倒或受伤。
(2)运动觉和振动觉减退
昆明康瑞医院何栋源医生指出;运动觉的减退使得患者难以感知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无法准确控制肌肉的力量和运动速度。振动觉的减退则表现为患者对振动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例如,当使用音叉等工具进行振动觉测试时,患者可能无法感觉到振动的存在。
其他症状
(1)眼部症状
部分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可能会出现眼部症状,如眼球震颤。眼球震颤是指眼球不自主地往返摆动,这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和视觉稳定性,进一步加重他们在行动中的困难。
(2)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等异常感觉。这些感觉异常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三、感觉性共济失调的诊断与治疗
何栋源医生强调,对于感觉性共济失调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包括深感觉检查、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反射检查等。辅助检查方面,可能会涉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神经电生理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在治疗方面,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B12;如果是由于神经系统感染、中毒等原因导致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抗感染、解毒等治疗。同时,康复训练也是感觉性共济失调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提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协调性。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昆明康瑞医院何栋源医生及其团队始终关注着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健康。医院不仅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服务,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医护人员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建议。同时,医院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