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如同无数条纤细而重要的“通信线路”,将大脑和脊髓的指令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然而,周围神经损伤却可能使这些“通信线路”出现故障,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功能障碍。今天,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的何栋源医生将为我们深入解析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
何栋源医生是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内科首席专家,神经调控中心主任,国际神经修复学会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师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周衡教授,一直致力于神经病学科临床治疗、预防、康复医学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先后在南京三甲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深造,对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见解,尤其擅长运用“神经靶向调控修复技术”诊疗各种神经病学科疾病。在多年的诊疗经验中,摸索出一套以“神经修复治疗”为主,融入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理论,用特色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使众多患者达到临床康复。
何栋源医生介绍,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常见的原因包括外伤(如切割伤、挤压伤、牵拉伤等)、感染、中毒、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周围神经损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同部位的神经损伤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周围神经损伤的症状
感觉障碍
何栋源医生指出;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或感觉异常。感觉减退表现为对疼痛、温度、触觉等刺激的敏感度下降,例如受伤部位对触摸或温度变化不敏感;感觉过敏则是对轻微的刺激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如轻轻触碰就会感到疼痛;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烧灼感等,常常让患者感到不适。
运动障碍
何栋源医生介绍说;根据损伤的神经不同,运动障碍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常见的有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肉痉挛等。例如,上肢的桡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手腕下垂、手指不能伸直;下肢的坐骨神经损伤可能引起足下垂、行走困难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何栋源医生指出;自主神经负责调节身体的内脏功能和腺体分泌,周围神经损伤后,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无汗或多汗、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患者可能会发现受伤部位的皮肤变得粗糙、发亮,或者出现温度变化、颜色改变等。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何栋源医生强调,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全面的体格检查是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医生会询问患者受伤的经过、症状出现的时间和发展情况等。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肌肉外形和体积,测试肌肉力量、肌张力、感觉功能、反射等。通过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1)感觉功能检查
医生会使用针、棉絮等工具来检查患者的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同时通过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的检查来评估深感觉。此外,还会进行两点辨别觉、实体觉等检查,以更精确地了解感觉障碍的情况。
(2)运动功能检查
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肌肉力量的分级评定以及关节活动度的测量都是运动功能检查的重要内容。医生还会检查神经支配的特定肌肉的功能,如让患者做特定的动作来判断相应神经的损伤情况。
(3)反射检查
反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神经损伤的平面。常见的反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当相应的神经受损时,反射可能会减弱或消失。
神经电生理检查
(1)肌电图(EMG)
肌电图是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记录肌肉在静止和收缩状态下的电活动,来判断神经与肌肉的功能状态。何栋源医生解释说,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会出现失神经电位,如纤颤电位、正锐波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以观察到肌肉再支配的迹象。
(2)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评估神经的传导功能。通过在神经干的不同部位施加电刺激,记录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和幅度。如果神经损伤,传导速度会减慢,波幅会降低。这有助于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判断损伤是轴索损伤还是髓鞘损伤。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可以直观地显示周围神经的形态、结构和走行。何栋源医生指出,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神经是否存在肿胀、受压、断裂等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此外,超声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神经的恢复情况。
(2)磁共振成像(MRI)
MRI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它可以清晰地显示神经周围的软组织情况,以及神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一些复杂的周围神经损伤,MRI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在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何栋源医生及其团队在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室配备了先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设备和影像学检查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全面的诊断服务。同时,医生团队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医院还提供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帮助患者促进神经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