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表现为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的姿势和平衡。其中,大脑性共济失调和小脑性共济失调更是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今天,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的何栋源医生将为我们揭开这两种共济失调的神秘面纱,专业解读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发病部位与机制的差异
何栋源医生指出,大脑性共济失调主要源于大脑皮层及其相关纤维的病变。大脑皮层是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负责指挥和协调身体的各种运动。当大脑皮层受损时,就如同指挥中心出现了故障,导致运动的协调性受到影响。
相比之下,小脑性共济失调则是由于小脑及其传入、传出纤维的病变所致。小脑就像一个精准的调节器,它通过接收来自大脑皮层、脊髓等部位的信息,对肌肉的张力和运动的协调性进行精细的调节。一旦小脑发生病变,这个调节器就会失灵,从而引发共济失调症状。
二、临床表现的不同
运动障碍方面
昆明康瑞医院何栋源医生表示;大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在运动时,通常表现为肢体的笨拙和不准确,但肌肉力量一般不受明显影响。例如,患者在进行指鼻试验时,可能会出现动作缓慢、不准确,但能够完成动作。他们的步态可能会显得有些僵硬,步幅大小不一,但平衡能力相对较好。
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则表现出明显的肌肉张力降低,动作幅度增大,动作过度。在指鼻试验中,患者的手指可能会远远偏离目标,且动作颤抖。他们的步态摇晃不稳,如同醉酒一般,行走时容易向一侧倾倒,平衡能力严重受损。
语言障碍方面
神经内科何栋源医生强调;大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可能会出现失语症,即语言表达或理解能力出现问题。他们可能会说话含糊不清、语速缓慢,或者难以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吟诗样语言,声音忽高忽低,节奏不规律,就像吟诗一样。
眼球运动方面
何栋源医生指出;大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眼球运动通常较为正常,除非病变累及到了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中枢。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则常常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不自主地左右或上下摆动,这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和视觉定位能力。
三、诊断与治疗的区别
在诊断方面,何栋源医生强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对于大脑性共济失调,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大脑皮层的病变,如脑中风死、脑出血、脑肿瘤等。同时,神经电生理检查、认知功能评估等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而对于小脑性共济失调,除了影像学检查外,还需要进行小脑功能的专项检查,如共济运动试验、平衡功能测试等。此外,一些血液检查和脑脊液检查也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病因。
在治疗方面,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何栋源医生指出;大脑性共济失调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进行。如果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需要进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如果是肿瘤导致的,则可能需要手术或放疗、化疗。同时,康复训练对于恢复运动功能也非常重要。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治疗则根据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对于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康复训练、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感染、中毒等引起的小脑性共济失调,及时去除病因,并进行营养神经、改善代谢等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何栋源医生提醒,准确的诊断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检查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昆明康瑞医院在共济失调治疗领域优势突出。其专业医疗团队由经验丰富的神经科专家、康复师组成,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多年临床经验,精准诊断病情,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医院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能够清晰呈现神经系统的细微变化,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治疗手段上,采用药物、物理、康复训练等多维度综合疗法,从改善神经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升平衡能力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助力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重获生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