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的有些人一天能够工作12个小时以上,情绪高涨,能社交、能抗kpi,彷佛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打倒我们。
但下班回到家,却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很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为自己的生活感到悲伤。
有时候觉得自己是救世的超级英雄,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优越感,在深夜里激动的难以入眠;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感觉都抛弃了自己,没有任何活下去的意义。
当不稳定的情绪在脑子里兴风作浪时,我们总以为是自己矫情,其实真的不是作,而是一种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又名躁郁症。
01
躁郁vs抑郁,傻傻分不清
随着“抑郁症”慢慢成为大众皆知的一种常见精神障碍,“躁郁症”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两者相对比,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但是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案却不相同。
躁郁症的学名是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因为它既包含躁狂/轻躁狂发作的周期,又包含抑郁发作的周期,患者的状态经常被比喻为坐在情绪的“秋千”或者“跷跷板”上,他们很有可能上一秒还在低落,下一秒就情绪高涨起来。
和抑郁症、自闭症一样,躁郁症也是一种情绪病,有3亿人患有抑郁症,6700万人患有自闭症,而据统计,躁郁症在中国也有700万。
躁郁症既可以让梵高、海明威、柴可夫斯基等许多知名人物发挥出卓越的才华,也可以导致高于普通人10倍的自杀率。
中国作家三毛、诗人海子、明星张国荣等也因深受躁郁症困扰而自杀身亡。躁郁症患者25-50%曾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在所有精神疾病中自杀率高。
因为躁郁症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其它精神和躯体疾病。相关调查显示,69%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曾被诊断为单相抑郁、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物质滥用等。